代州不屬于大同,代州屬于山西,大同也不屬于山西,大同屬于山西行都司,后來單獨劃分為大同軍鎮,七兵三民,經過百年發展,變為七民三兵。
雁門關名義上歸屬山西,實際上屬于大同軍鎮軍事體系的一部。
按照地域劃分,雁門關又在代州北境。
鄭浩去了一趟京城,見過了大世面,欣喜的告訴祖父,“孫兒在京城,結識了陸翰林,陸翰林是林公的門生。”詳細介紹了陸仲恒。
鄭永廉大喜,猶如后世知道上學的兒子和學霸交了朋友一樣的高興,笑得合不攏口,笑道:“不錯,看來王將軍根腳的確不小啊。”
“果然是不倒的世家。”鄭浩年紀雖輕,看法卻與眾不同,感慨道:“勛貴遭受太上皇打壓多年,日落西山,換成一般人家早就衰敗了,可這些個勛貴世家卻是不同,搖身一變還是他們。”
賈府兩國公,既然勛貴不行了,要以文制武,那就分出一支去從文。
寧國府的大老爺也是中了進士,但因為選錯了道路,因此徹底失敗,可很快又有榮國府的二房老爺補上,資質不夠就聯姻,加上一個林公。
這底蘊,這試錯成本的雄厚。
在代州當大戶的鄭家,鄭浩一直以為他們這種耕讀人家才底氣足,如今見到了真正的勛貴世家,才心里頭見識到了更高的山。
別說林公,只是林公的門生,那也是自己需要巴結的對象。
“那就好。”鄭永廉不但不生氣,反而越發高興,那王信對代州的要求越來越多,他們投入了不少,為了什么?不就是回報么。
投入的越多,對回報的要求越高,如今確認王信的根腳的確來歷不凡,鄭永廉當然更放心。
有件事不知道該不該說,鄭浩內心猶豫。
見到孫兒的態度,鄭永廉如何看不明白,罵道:“你才跟了王信多久,難道王信還能比家族重要,昏了頭的狗東西。”
鄭浩被罵醒,也不管是不是秘密,透露道:“聽說兼兵部的張閣老與王將軍達成了約定,大同會分出一路,由王將軍帶領。”
這真是個重大的消息,鄭永廉陷入沉默,盤算其中的利益。
大同是邊鎮,獨特的地方,有獨特的優勢,那就是邊關貿易,靠著邊關貿易,養肥了許多大戶,如果大同能分出一路,那么利益自然也會分出來一部分。
這一部分利益,王信將會起到很大的影響。
所以對鄭家是好事,鄭永廉抬起頭,嚴肅道:“盯緊這件事,不要向外透露。”
鄭浩點點頭。
鄭家要占最大的利益。
在家里呆了幾日,不少人來探望鄭浩,鄭浩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不說,休完了假,回去雁門關當他的書吏,雖然不是正經的官,可雁門關的公務倒不少。
剛回到雁門關,還沒開始忙起來,鄭浩就被人叫走。
“將軍。”鄭浩有些驚疑不定,自己向家族透露了很多消息,心里不安,該不會將軍知道了吧?
這怎么可能。
不合常理,只是想到將軍的能力,對將軍的信任,鄭浩忍不住疑神疑鬼,有時候不能以常理來度量將軍。
“我和張吉甫的約定,升任參將,獨領大同一路之事,你應該向你祖父他們說了吧。”王信不容置疑的語氣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