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平開口勸道:“將軍,如此做法,傳出去會不會被人嘲笑,達爾岱畢竟也是大周的指揮使,如果有人因此彈劾將軍,總會有些麻煩。”
“只要能蕩平達爾岱部,沒有留下麻煩,我們就不會有麻煩。”王信不在意的說道,又笑了起來,“我們是打仗,又不是兒戲,難道還要講規矩?”
這句話一說,眾人想到了將軍往日常掛在嘴邊的話。
規矩是和自己人講的,而不是對胡人講的。
“可此次能如此滅了達爾岱,以后胡人可就不會信任將軍了。”湯平還是忍不住說道。
王信一臉平靜的說道:“我為什么需要胡人信任我?只要服從大周的胡人,我不需要他信任我,聽我的話就可以了,而要是不服從大周的,那就是敵人,需要徹底的消滅。”
東方古話,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西方古話,勝利者不被指責,勝利者的一切手段都是正義的。
兩百人的西班牙人,靠著欺騙的手段殺了印加皇帝,借助印加帝國群龍無首的機會從中插手內部矛盾,最終滅了幾千萬人口的印加帝國,所以這兩百人無論用的任何手段,都不妨礙他們是西班牙人心目中的英雄。
大周的儒家思想活的太久,千年的時光,從最初的有活力,充滿生機的思想,已經變成了夾雜不少問題的腐朽老者,宋明的兩次亡天下已經是鐵的證明。
反而是新生的文明輕裝上陣,在復興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在儒家還在講道理,討論胡人的嬰兒與大周的嬰兒沒有區別都是人,不過是受教育經歷的區別,可見閑的打屁的時代,而西方的人們已經把胡人劃分為不是人,開始忙著對胡人劫掠屠戮的時代。
哪邊是對的?當然大周的學者說得對,這個討論的道理的確沒錯,而且無法反駁。
可對的不代表是勝利的。
在禮儀最昌盛的時期,講禮就是對的,禮規范了人類的行動,讓社會變得更為和諧,最終卻是沒有道德,不顧禮義廉恥的孫子兵法勝利了。
比敵人更殘暴,比敵人更野蠻,比敵人更狡猾,比敵人更沒有下限.才能戰勝敵人,才會是最終的勝利者,獨吞最肥美的獵物。
王信看來很簡單。
古話里同樣已經有了的老話。內圣外王,又或者內王外圣。
無能的皇帝壓服不了內部矛盾,因此內王外圣,借助外部的力量壓服內部的矛盾,最典型的就是五胡亂華,晉朝的皇帝無能,為了壓服內部的矛盾,大量借助胡人的力量,讓胡人獲得了大量的權利和實力。
所以大周怎么內斗都沒有問題,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永遠是避免不了的。
可誰也不能觸碰底線。
那就是內斗內行,外斗外行。
眾人聽完將軍的話,心里頭倒沒有太大的意見,只要將軍做出了決定,眾人就沒有意見,如何消滅達爾岱,接下來成為重點。
按照將軍的思路,眾人突然間感到了輕松。
的確啊。
只要以殺死達爾岱為目的,那么很多事情就很好解決了。
單于部的確實力很強,可單于部是一個松散的聯盟,只要達爾岱一死,接下來單于部群龍無首,以他們的實力,可以輕松的消滅整個單于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