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彥虎又在和生胡們在打仗,這也是歐彥虎留下單于部的原因,讓達爾岱部擋住大周。
如果將軍消滅了達爾岱部,那么歐彥虎的老巢就暴露在將軍的劍下。一切都活了,整盤棋局變得明朗,先機控制在將軍的手里。
“按照將軍的方法,我們可以做到速戰速決,避免消耗太多的物資。”湯平第一個轉變了態度。
半年前在關外的一戰,消耗了大量的物資儲備,目前只有軍糧恢復到了原來的水平,而錢財卻消耗了許多,以及火藥鉛子等軍事物資恢復的比較少。
佛郎機的火藥與大周的火藥不同,還需要專門的改動,加上前番張文錦的克扣,河西營無法進行長期作戰。
眾人你一言我一言,討論接下來的戰事。
等眾人統一了思想,王信才又說道:“殺死達爾岱只是第一個目的,接下來我還會在關外鑄城,通過新城控制單于部的地盤。”
眾人又迷糊了,實在跟不上將軍的思路。
王信沒有賣關子,仔細說道:“為什么要徹底消滅單于部,因為只有消滅了單于部,這塊肥沃的土地,將會是最好的時機。”
兩邊是大漠,唯一的防備方向是北方,而歐彥虎又與生胡糾纏在一起,短時間內無力回顧,趁著這個空檔,可以輕易的修建起一座城池。
通過這座城池,把大量的肥沃目的分給關內的百姓,讓關內的百姓們獲得自己的牧地。
解決了士兵們的家眷問題,擴充了地盤;又通過威遠關控制新城與內地的貿易,大軍獲得穩定的財源;沒有了中間商,內地的百姓們可以獲得穩定且又廉價的牛羊馬匹。
“這么大的利益,我相信原來那些商人都會改變態度,愿意捐錢修建新城的。”王信打趣道:“當然,前提是我們打勝仗。”
“有沒有信心消滅敵人!”
王信問道。
眾人當即回復:“有信心!”
有了清晰的目標,眾人知道自己該怎么做事了,都是打了幾年仗的資深將領,具體的事務已經不需要王信去一一交代。
——
翟文離開威遠關,回到了大同。
得知張文錦派去的使者還沒有回來,歐彥虎的使者卻到了,原來歐彥虎也有緩和與大周關系的想法,不希望與大周為敵,主動派了使者前來大周。
經過大同,先見到了張文錦,等見完了張文錦,有了張文錦的同意再去京城,一來一回要到明年了。
翟文見到張文錦的面,提醒道:“這恐怕是歐彥虎的詭計。”
明年的時候,歐彥虎說不定已經打敗了生胡,難道他真會老老實實和大周保持和睦?怎么可能,不過是他的緩兵之計罷了,只不過目前的大同也無計可施。
天不可有二日。
如今大周一個太上皇,一個皇帝,偏偏還不是親父子,加上以文制武的策略進入了關鍵時期,各種矛盾下來,對大同也愛莫能助。
其實朝廷不應該調走馮庸,可不調走馮庸,那朝廷的以文制武策略就無法執行下去。
以文制武不光是朝廷想要的,也是地方大臣想要的,包括眼前的巡撫御史張文錦,那么自己呢?自己心里其實也不反對,當初也是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