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追求利益是人性,只要大同的鄉紳地主們決定好了,那么張文錦就無法反對,反而會主動配合,大家都朝中有人,而鄉紳地主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除非張文錦瘋了,才會因為公事而惹下私仇。
結局一定是鄉紳地主們請客張文錦,大家在觥籌交錯之中就達成了一致。
王信以前相信真理,后來更相信立場。
在立場面前,真理啥也不是。
所以王信已經看到了結局。
果然,聽完王信的解釋,張文錦沉默了下來,已經知道這件事無關王信,理清楚思緒,張文錦忍不住再一次打量王信。
“張大人為何如此看我?”
“你到底想要做什么?”
張文錦忍不住問道,王信下的這盤棋有點大了,原本已經高看王信,到了今日,發現還是小瞧了此人,此人的心計實在是可怕。
王信沉吟,人是善變的,也是不可預料的,不能把張文錦逼太狠了。
“既然朝廷解決不了胡患,為了避免胡患變得不可收拾,甚至重蹈覆轍,發生以胡代華的舊事,那么由地方大戶出面解決胡患也未嘗不可。”
張文錦聞言,內心一動。
地方大戶這個說法,自己好像也是地方大戶。
雖然覺得王信的話有些狂妄,張文錦卻不怎么反感,不過張文錦無法做出決定,決定先與幾家商討商討。
這么大的事情,當然不是一下子能做出決定的,王信理解張文錦的猶豫,卻不怎么在意,因為自己剛才所言,接下來的確不關自己的事了。
問題總是要解決的。
要么解決問題,要么被問題解決。
既然解決問題,要么是朝廷解決,要么是地方解決,不會有第二條路,朝廷解決不了的問題,地方解決了,這又會是新的問題。
可朝廷自己不能解決,也不讓地方解決,問題不會消失,最后是問題解決了朝廷和地方。
看清楚朝廷不能解決問題,而自己又不想被問題解決,王信只能嘗試推動地方解決問題,至于日后的問題,只能日后再說。
過了幾日。
兔毛川,赤兒山,渾河邊。
幾十人擠在一起時不時指指點點,大同有名有姓的大家都來了,其中周世明興奮的說道:“此地有山有水,土地肥沃,開墾成耕地也不成問題。”
“噗嗤。”
有人忍不住笑道:“一畝地才幾個錢,一年到頭賣不到一兩銀子,倒是一匹馬,運到內地能有十幾兩銀子。”
“誒,話雖如此,可放牧的話,一匹馬要的可不止一畝地。”
眾人紛紛討論。
“王將軍來了。”有人出聲喊道,眾人紛紛望過去。
只見王信騎著馬,被一群親衛簇擁著,正往他們所在的地方趕來,周世明主動帶頭迎上去,王信能親自去大同邀請自己,給足了周家的面子,王信的想法對周家有利,周世明所以如此。
“諸位,此地如何?”
王信下了馬,史平接過韁繩,牽著馬離開,此地綠草肥美,不需要喂單獨的精料,足夠讓馬兒吃好,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