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縣。
中午時分。
街道上行人不多,兩旁的鋪子沒有什么生意。
渾身臟兮兮的女子,身后跟著三個孩子,兩個男孩子光著屁股,骨瘦如柴,仿佛蘿卜頭似的,只有七八歲的小女孩披了件滿是補丁的衣裳,臉上抹了一把灰。
來到了土地廟,很快找到了一名乞丐。
那乞丐懶洋洋的躺在地上,許久也不動,被女子踢了一腳,驚醒了那乞丐,看清楚了來人,連忙坐了起來。
“你們怎么來了?”
“當家的,我聽到一個消息,不知道真假,趕來和你說說。”
原來是兩口子。
乞丐不怎么在意,自己這幾日只喝了一頓粥,說話的力氣都不想浪費,也不指望婆娘能帶來好消息,就算有好事也輪不到他們頭上。
乞丐不滿道:“你不如帶著茍兒他們多歇歇力氣,大老遠的跑來找我,得吃多少才能補回來。”
女子帶著小孩乞討,比大老爺們乞討要容易的多,所以一家人分開。土地廟這邊是集市,人多些,但是魚龍混雜,婆娘和孩子很容易出事,自己除了一條爛命,倒是不怕,因此自己留在集市,也方便婆娘如果遇到麻煩能找到自己。
婆娘帶著孩子們則去城里大街小巷,有心善的人家,多少會給兩口吃的。
看到孩子們全乎,那乞丐放了心。
女子可不管,興沖沖的告訴乞丐,“我在惠東樓外討食的時候,聽到里面的伙計說了,關外招人去放牧,去了就有飯吃。”
“怎么可能有這么好的事情,一定是騙人。”
那乞丐不相信。
“我們這樣的情況,還有什么好騙的。”那女子能帶著三個小孩乞討至今,一個也沒少,性格不弱,有自己的主意。
倒也是。
乞丐沒有反對,來土地廟乞討的人越來越多,好心人也越來越少,繼續這樣,遲早要餓死,反正都是死,死馬當作活馬醫。
于是乞丐和婆娘孩子一起找過去,那女子一路打聽,按照酒樓伙計提供的地址,果真見到一家鋪子。
乞丐竟然識字,看著招牌念道:“聚眾昌。”
鋪子外頭圍了不少人,往里頭瞧去,陳設卻是簡單,擺放了幾張桌子,兩張桌子坐了人,里頭的伙計向幾名滿身破爛,明顯也是災民的人介紹著什么。
到了地方,女子反而打起了退堂鼓,猶豫不敢進去。
那乞丐交代了婆娘好好看著孩子,然后自己一個人走進去,門口很多人盯著乞丐,乞丐倒是平靜。
很快有伙計來詢問,乞丐如實說了一遍,那伙計點了點頭,領著乞丐到一張空桌子邊坐下,乞丐已經聽到有人的桌子在聊的事,有什么牛羊,借貸之類的。
借貸倒是不怕,自己巴不得有人借錢給自己,可惜沒人會借,再高的利息也沒人借。
想要借貸,必須有抵押,要么是房,要么是地,總之需要值錢的東西,人家也不傻,不會讓自己的錢打水漂,乞丐越發郁悶。
這新開的商行到底要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