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河套地區能養活十五萬人以上,單于部地區有兩三萬人,那么兔毛川一帶至少能養活萬余人。
如果能招募來萬余流民,每人養二三十頭羊,三四匹馬,十幾頭牛,那么每年就能得到十萬頭羊皮,三四萬頭牛,兩三萬匹馬,價值至少七十萬兩銀子。
他們又采又銷,兩頭通吃,七十萬兩銀子來來回回,大部分還是流入到他們手中。
當然,一個流民養不了這么多,累死都忙不過來,但是一家老小可以啊,只要劃定出一塊牧地,每年源源不斷的產出,等于一座用之不竭的金山。
所以和內地加強貿易,控制好規模和人口,牧民應該日子過得不錯,而不是現在大部分過得慘兮兮的。以前頭上有臺吉,有奴隸主,因此牧民產出的價值都被剝奪走了。
王信對兔毛川的利益推算的很清楚,包括生產過程中的剩余價值分配。
商人們雖然沒有王信的理論認知,卻對河套地區很了解,知道其中的利益價值,不需要王信多言,不過大商人有大商人的想法,小商人有小商人的想法。
不同的資本,抗風險能力不一樣,做出的選擇也不一樣。
“以投入的股本,決定各自的分紅,最大的三家,決定每年的日常管理。”周世明和李德興,包括之前搖擺的張輝,三人達成了聯盟。
哪怕別人不同意也沒關系,他們三家可以出錢包圓了。
“我不同意。”
有名小商人反對。
“你想怎么做?”
周世明攔住要呵斥的李德興,笑呵呵的問道。
那小商人猶豫了起來。
雖然修建鎮虜城的項目很大,但是小商人看來,他們也不過是換了個收購的對象而已,至于周世明等大戶提出的掏錢,那名小商人并不愿意。
投資就有風險,萬一胡人劫掠呢,萬一這里的周軍說話不算話,又或者打了敗仗,那么現在的投資不都是打了水漂么。
這幾家家大業大,拿出幾萬兩十幾萬兩,經得起折騰,自己卻耗不起,拿出個幾千兩關乎自己的全部身家,再少一點,幾百兩的話,別人也看不上。
所以對他而言,以前從部落臺吉的手里貿易,雖然風險高一點,就算虧了也只是虧一單,反而是如今的大投資,令他猶豫不決。
周世明猜到此人的想法,故意出聲詢問,對方果然答不上來,難道當眾說保持原狀不成。
“這樣吧。”
突然。
薛巖說話了。
他一開口,周圍的人都安靜了下來。
對于這外異地的客商,本地的商人多比較排斥,但也知道此人背后有王信,王信又按照規矩來,薛家也是要出錢的,沒道理拒絕別人。
周世明和李德興滿臉不快,可又發作不得,很多人不知道薛家,他們兩家知道薛家皇商的身份。
“出錢的出錢,出力的出力,大家一起合作,早點把攤子鋪開,畢竟一個兔毛川可不夠,越快撲滿單于地區,我們的生意才越穩,利潤也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