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按照聚眾昌的規劃,每年的貿易量,光羊就要達到十幾萬只,牛也要五六萬頭,至于馬,每年搞個三萬匹不成問題。
利益最大化,在商人們的眼里,當然把整個河套地區都算在內了。
至于辦不辦得到,管他辦不辦得到,反正能看到的利益,都要納入目標之中,這些商人的習慣,讓王信仿佛聞到熟悉的味道。
商行不缺錢,缺的是投資機會,現在更缺時間。
見眾人愁眉苦展,王信露出笑容。
看到王信的笑容,周世明反應過來,連忙問道:“將軍可有計策?”
眾人紛紛抬起頭,雖然感到不可思議,他們都為難的事情,王信卻有辦法,可眾人又不得不服氣,有時候此人的辦法的確令人出乎意料。
王信沒有賣關子,商行的兩成利供養給軍隊,不夠的,每年需要十萬兩銀子保底。
雖然如此,可常年虧本的話,商行也維持不下去,何況王信眼里也不只是十萬兩銀子,二十萬兩銀子,或者更多,這才是王信想要的。
“商行可以招募胡騎啊。”王信給出了方向。
眾人大驚。
雖然做足了準備,可還是沒想到王信的提議,如此的出人意料。
王信倒是無所謂。
這就是古老思想的影響。
年景不好,剩下的糧食不夠,該怎么辦呢?
勤儉,節約。
以往吃兩頓飯的,改成吃一頓飯。
苦自己。
十八九世紀的昂撒人怎么做呢?
去搶,去偷,任何事情都可以,國王還給予執照,只要把搶回來的東西帶回國內。
苦自己?
不,苦別人。
這種行為在古老思想里會引起嘩然大波,實在是沒有道德,會遭受天譴的。
古老的思想里。
對自己的約束太多了,方方面面都在把自己約束起來。
苦誰都不行。
不道德。
要苦就苦自己。
這是統治者想要的。
別搗蛋。
晚明的明軍士兵能苦到把自己餓死,餓到自己的婆娘去做半掩門的生意
商行缺乏生產資料怎么辦?
去搶啊。
這才是最大的利益化。
本來就是要取代胡部臺吉的生態鏈地位。
所以還是思想太僵硬了。
王信露出笑容。
至于商隊做大了怎么辦?
涼拌唄。
自己又不是皇帝。
擔心商隊做大,那是皇帝擔心的,自己去擔心,那不扯淡了么,自己還占兩成利,商隊越是做大,自己越得好處。
自己再開一家鳥銃廠。
以后每戶牧民都得買幾桿鳥銃,這是生活環境導致必須要做的,光靠賣牧民鳥銃的利益,就夠給自己軍隊裝備火器了。
“王將軍不做生意”
周世明準備說可惜了,又想到王信的身份,說了一半說不下去。
王信倒是無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