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他們這些窮苦人而言。
只要給錢,愿意當兵賣命的并不少。
不過卻沒有人真正愿意賣命。
大家愿意拼命,是因為為了將軍,至于將軍所言的一些事,雖然大家認同,可那些大戶們,包括所謂的讀書人,有哪一個做到了?
憑什么他們什么都不管。
結果代價卻要自己這些窮苦人來承擔?
走南闖北,滅倭寇,平胡人,士兵們見多識廣,看透了世道,沒人愿意為這個世道拼命。
胡人的鐵器哪里來的?
大戶們走私給的。
胡人的好日子怎么來的?
大戶們走私給的。
胡人的壯大為何?
大戶們創造的機會。
雖然將軍的道理都對,可沒人感興趣,大家只感恩將軍的恩情而已。
如果將軍要他們為將軍打仗,他們絕對無二話。
可要他們為大戶,所謂的大周去打仗,誰也沒興趣。
至于胡患?
去他媽的胡患。
無所謂了。
現在將軍給了他們別的選擇,許多人心里是不愿意再當兵的,只不過不好意思開口,也覺得對不起將軍。
“唉。”
“狗日的世道。”
有人跺了跺腳。
眾人又開始大罵了起來。
愿意離開軍隊的人,最后有四五百人。
很多人不爽。
王信倒是為他們舉辦了散伙宴。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何況有了好處,也不能忘了兄弟們啊。”王信倒是無所謂。
效率和成本。
胡騎和倭寇最大的優勢是沒有成本。
因為窮的一無所有,本身就是賭命,死了沒有任何損失,反而是減輕了負擔。
但是胡騎與倭寇不同。
倭寇屬于治安戰。
胡騎屬于游擊戰。
前者民兵就可以應對,后者需要真正的軍隊,而且需要能騎馬的士兵。
對于大周的生活模式而言,能騎馬的都是精銳了。
成本被胡騎吊打。
這就是胡騎最大的優勢。
好的對手,能帶來好的變化;壞的對手,只能無奈跟著一同變壞。
面對胡騎這樣的對手,王信沒有第二個方法,想要打敗胡騎,只能降低成本,對于自己的軍事改革,屬于迫在眉睫。
需要大量低價的士兵來應對胡騎。
所以王信理解大明的衛所制度。
一聲號令,幾十萬廉價的士兵就能北征。
需要知道,那時候的蒙古只是被朱元璋推翻了,在其他的地區還是蒙古人統治的時代,并且蒙古人控制的地盤和人口遠遠超過大明。
湯平對民兵的使用,同時也是王信的默許。
民兵也要上戰場,當做戰兵。
如果是冷兵器時代,這樣的做法肯定不行,但是火繩槍的出現,扭轉了民兵的劣勢。
只需要操練三個月,民兵就具備了不弱的戰斗力。
農耕民族獲得了廉價的具備戰斗力的士兵,抹平了胡騎的優勢,反而是農耕民族有源源不斷的人力優勢,可以平推胡騎。
“時代變了啊。”
王信感慨。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