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道理。
商人們爭先恐后的經商,當然也不是為了民生發展,只是因為利益。
近兩千戶牧民,大概需要價值七十萬兩的牛羊馬匹,但這是運回內地的價格。
按照關外的價格,只需要不到三十萬兩。
但是如果去搶的話,只需要給軍隊補齊軍備和火藥,如一千人的隊伍,每名士兵支付十兩銀子,再支付十兩銀子的物資,再給額外的十兩銀子的多余損耗。
這筆賬怎么算,也只要三萬兩銀子。
十倍的利潤。
實際上請動兩千騎兵,兩個月的時間,大概率只需要花費四萬兩銀子,平均每個月兩萬兩。
一年二十四萬兩銀子,養兩千騎兵。
沒有任何朝廷負擔起這個代價。
但是聚眾昌愿意。
實際上周世明他們的胃口更大。
“將軍,趁著年關前,該對大板升動手了,早點動手,明年開年就可以鑄城,下半年正是牧草最旺盛的時候,正好可以分牧場。”
周世明勸道。
“誒。”王信擺了擺手,“我答應了胡人。”
當初王信向胡人背信棄義,很多人諷刺王信。
現在商人們急了,王信把以前眾人說他的話,拿出來當理由。
大家雖然知道王信不會拒絕,也知道王信是在報復他們,不過眾人沒有拆穿。
此事的確是他們不對。
背后壞人名聲。
“胡人算人嗎?”
“胡人的小孩,和周人的小孩不都是一樣的嗎?這可是張東家說過的話。”王信斜著眼問道。
張輝脖子一梗。
“沒有的事,胡人不是人。”
“既然不是人,當然不用在意信義。”
商人重信義。
這是天下最搞笑的話。
商人重利。
因為利才使用信義,當利益需要的時候,立馬可以拋棄信義。
張輝的話,王信沒有奇怪,也不再多言,說道:“鎮虜城的事,你們去找張燦,不用來找我。”
“為何?”
“參將的事情,至今沒有下文,沒有兩月就年關了,恐怕要出波折。”王信實話實說。
現在商人們的錢已經投了進來。
錢在哪里。
忠心就在哪里。
自己可能要離開大同,自己無所謂,但是大同關外的局勢,商人們不能認為自己高枕無憂。
暴利之下蘊含著巨大的風險。
所有人都要出力。
周世明等人皺起眉頭。
朝廷的事,他們早就收到過風聲。
張吉甫的確承諾過王信,所以王信沒有說謊。
但是王信又不是張吉甫的親信,甚至都不算是張吉甫的人,張吉甫萬一變卦也不出奇。
就像王信剛才所言。
沒有兩個月要到年關了。
他們各家都在準備往京城輸送的孝敬,誰家在京城有哪些碼頭,每座碼頭孝敬多少,誰也不敢少一分銀子,只能多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