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張大人,將會如何應對歐彥虎?”
王信直接問道。
朝廷的想法是安撫,穩住歐彥虎,這么做是吸取抗倭的教訓。
雖然誰負責戰爭,誰就掌握了兵權,但是當遇到失敗,同樣也會付出代價,皇帝就是因此徹底失勢。
如今是太上皇掌權,為了避免重蹈覆轍,當然不希望發生戰事。
可朝廷的決定,并不符合張文錦的利益需求,之所以此人無法拿定主意,無非是利益取舍之間的為難,并不是別的事。
自己的需求也很簡單。
消滅胡部,解決外患,同時借助商業的模式,獲得自己需要的軍費,同時還能給災民們帶來一條活路。
那么自己需要一個翹板。
鎮虜城就是。
自己已經把口子打開了。
張文錦知道王信的來意,最后的攤牌。
“宣府之所以遭到敵人的侵襲少,因為城外有兩個堡壘作為屏障,而敵人如果來攻打大同,大軍可以直接抵達大同城下,投鼠忌器,大同不敢分兵。”
張文錦緩緩的說道。
聽著張文錦對宣府和大同的分析,王信點了點頭,這些并不是高深的事情,只要身居這個位置,接觸到更多的消息,很容易得出判斷。
難的是如何解決問題。
自己拭目以待,看看張吉甫對張文錦的眼光有沒有錯。
張文錦悄然看了眼王信的神色,看不出所以然,倒也無所謂。
只不過呢,此人的確能打。
自己還需要此人。
張文錦如常說道:“本撫臺打算在水口、宣寧、黑山柳溝、樺溝修建五堡,為大同屏障。”
不等王信言語,張文錦忍不住介紹:“前明曾經在大同城外修了大邊、二邊、三邊,三道縱深防御工事,后來隨著防線的不斷收縮,大邊、二邊早已不存,就連距離大同城僅僅五、六十里的三邊也事實上被荒廢。”
說完后,張文錦隱藏著眼神里的忐忑,希望王信能給點提議。
此人的能力無可否認。
王信點了點頭。
張文錦說的這個事情是事實,大同城北面近百里俱是平坦之地,曾經為了加強大同的防御,也有官員建議在城外水口、宣寧、黑山三地修筑堡壘,后來不了了之。
因為幾十萬兩的銀子花下去,不如投入到軍隊打出去。
那時候大周國力強盛,不像現在積弊叢生。
所以張文錦還是想要留在大同的。
既然如此,兩人有共同的需求點,那么可以合作。
雖然張文錦的方法并不合自己的意,但每個人的想法都不同,求同存異才重要。
結合張文錦的打算,王信給出了自己的提議:“螃蟹大法。”
“螃蟹?”
“撫臺大人把大同修建的固若金湯,這就是螃蟹。”
“大同西路軍與天成軍剛好一左一右,猶如兩只大鉗子,只要胡虜敢來犯,我們就可以夾死他。”
事情當然沒有自己說的這么簡單。
胡人生產力落后,但不是傻子。
不過呢,戰略上有可取之處,大同目前缺乏精銳戰兵,發揮民兵的優勢,當然是以守為主,還有就是錢糧。
馮庸從朝廷要不來錢,不代表張文錦從朝廷要不來錢。
何況東南倭患平了不少,今年東南的稅賦應該要比往年增加不少。
這比往年多出來的錢,伸手的人很多,誰的胳膊更粗,誰就能拿得多。
那么在張文錦的計劃之上,自己想要成立西路軍,同樣符合張文錦的利益,無論是天成軍還是未來的西路軍,兩支營兵負責野戰。
事情沒有超出自己的預期,王信放了心。
張文錦也不再多言。
世上最簡單的事為成全別人,同樣也是最難的事。
官場上最大的人情就是成全別人。
非親非故,張文錦內心并不想成全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