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他只是一個武夫,還有此人的來歷復雜,張文錦都不愿此人出頭,只不過為了自個的利益,張文錦不得不接受此人。
看著此人一臉的平靜,張文錦內心感嘆。
朝廷風波不停,地方風浪不斷啊。
地方大戶不阻攔自己,大同的負責人張文錦也不阻攔,那么還有什么理由呢,所以西路軍的成立已經板上釘釘。
除非有人反對自己。
就算有人反對自己也不要緊。
自己把軍隊都分了出去,獨當一面,大不了自己回去,以自己留下來的布局,以及張燦湯平他們的能力,王信并不是很擔心。
一個人的榮華富貴,不如兄弟們一起過好日子。
這是王信向來的宗旨。
包括在揚州的時候也是如此。
為揚州營的兄弟們安排好了后路,大多數人過上了自己想要的日子。
唯獨錢上的事。
親兄弟也要明算賬。
牛心山在團山與威遠關之間的后方,又是離雁門關最近的,所以王信離開大同后,來到了牛心山,除了參觀新辦的火器廠,也招來了手下的重要將領。
王信來到劉二的作坊。
火器廠并不是一個完整的工廠,沿著十里河有好幾座作坊和工棚,其中最大的是劉二的作坊。
“我把祖傳的手藝公布了出來,制定為詳細的章程。”
劉二得意的說道。
他用一兩八錢的價格中了標,得到最大一筆訂單,為了保障工期,他請了幾十名頭腦靈活的伙計,勢必要把產能提高到每個月一百桿。
這樣還不夠。
三千桿鳥銃,每個月打造一百桿,一年也才一千二百桿,需要兩年多的時間。
可如何繼續提高,劉二費盡了腦汁。
王信點了點頭。
逼迫工匠把祖傳的手藝貢獻出來,除了強迫的方式,還有一種是利誘。
至于哪種的效率高,王信認為是后者。
猶如現在的劉二。
在生產效率上面,用降低成本的方式,無法碰瓷激發新模式的效率,核心是人的主動性。
所以劉二不光把祖傳的手藝拿了出來,還恨不得工人們第一時間就成為熟練的產業工人,不過劉二有他的局限性。
一個劉二,一萬個劉二都想不出來。
但是十萬個劉二里,可能就會有一個人想出流水線模式。
王信笑道:“為何不把工人們分成小組,每個小組單獨生產一道工序,他們只需要做一件事情就可以。”
聽到王信的主意,劉二愣住了。
流水線模式出來了,下一步就是機械化代替最后變成智能無人生產線。
競爭和利益。
原本培養一個熟練的工人需要一年,甚至更久的時間,如今只需要一個月,聰明的人甚至只需要十天半個月就能上手,而且成品率直線上升。
王信很有信心,劉二半信半疑,但也覺得將軍說的有道理。
“一個月的產能如果能達到三百桿,一年就是三千六百桿,相比較如今的年產量一千二百桿,其中的利益相差三倍,這三倍的利益,付出多大的代價都是值得的。”
王信拍了拍劉二的肩膀。
劉二以前只是工匠,雖然不服老,有闖勁,但如何比得上王信的眼光。
幾句話就聽愣住了,久久的回味。
越是琢磨,越是覺得有道理。
王信很快離開了作坊,并不在乎劉二能不能聽得進去。
他聽不進去,別人聽得進去。
百分之三百的利益,多的是人拼命。
至于劉二這樣新的工廠主,王信現在只覺得少,沒有覺得多。
他這里招募了幾十人,那么就有幾十人解決了生計問題。
“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