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為了自己罷了。
那打人的商販穿著麻衣,不過是挑貨郎罷了,掙不了幾個錢,養家糊口都不容易,就是為了錢,需要去爭搶好位置。
他搶到了好位置,別人就沒有了好位置。
誰對?
誰錯?
他要是不搶到好位置,掙不到錢,家里人就沒飯吃。
不孝有三,無后為大。
為了養活婆娘孩子,供養老人,這攤販可就顧不上道德禮儀
至于如今鬧出了事,他又承擔不了后果怎么辦?
涼拌。
又不是做題,每道題都有答案。
總之。
沒吃飽的人,他只想要吃飽。
吃飽了之后,才會想起道德禮儀。
如果一直沒吃飽。
要么死,要么繼續像剛才一樣去拼。
小到個人的事情都如此麻煩無解,何況放眼天下呢。
大周就是瓷器。
哪怕有很多的問題,王信也不得不小心對待。
除非自己不是周人。
只要自己不是周人,哪管大周是不是瓷器,只當是自己的戰利品,砸碎了也不心疼,反正是搶來的,沒成本。
所以王信只信服內圣外王的人。
那些滿嘴仁義道德,對外唯唯諾諾,對內卻重拳出擊,內王外圣的行為,王信是最看不起的,也絕對不允許自己成為這樣的人。
知行合一。
對胡人,王信一點不在意,規矩是對自己人講的,對外只需要贏。
對內?
自己并不需要大周人來懼怕自己,敬畏自己,崇拜自己
大家都是平等的。
重活一世。
王信不想繼續將就,想要活的清白,雖然自己不是圣人,同樣有人的欲望,但是自己要對得起沒有對不起自己的人。
在揚州是如此。
在京城是如此。
在大同也是如此。
做事非常小心,因為自己懂得責任。
猶如對平兒,對晴雯。
自己必須先問清楚她們對未來的要求,確認自己能滿足她們,自己才會給她們承諾,答應收下她們。
如今自己是大周的游擊將軍。
不需要對胡人負責,卻需要對大周的百姓負責,如何能率性而為呢?
現在對大同的局勢有了把握,但是卻不能大意
原來的分家還要繼續。
張吉甫不會支持自己成為第二個馮庸,所以自己要早做打算,到時候才不會被動。
諸事不預則廢。
陸仲恒知道王信今日要去拜見張吉甫。
極為重視,一早來到河西營等候。
不光他來了,還帶來了兩名同伴,因為陸仲恒的原因,三人輕易進入河西營,提供給他們一間干凈整潔的房子落腳。
因為大部隊調去大同,河西營的空房間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