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和武將也有平衡,武將勢力大了,必然會要當皇帝,所以皇帝一定會扶持文官。
那么大周和蠻人也會是如此。
不過前者只是權力矛盾,后者又多了一層種族壓迫。
大的可以包容小的。
小的如何包容大的?必然矛盾不可調和。
何況蠻族文明落后,征服先進文明,必然帶去黑暗。
猶如希臘被野蠻征服,陷入千年的黑暗世紀。
又猶如蒙古人征服中東,為中東帶去千年的黑暗。
只不過希臘被征服的早,不光已經脫離出來,還開始了文藝復興。而中東地區卻還在黑暗世紀之中,以后也會被徹底拋下。
“遼東人口多少?”
“在冊人口四十萬。”
聽到這個數字,王信沒有做聲。
這個四十萬是指兵戶。
大周雖然取消了衛所制,但也保留了一部分。
比如遼東都司制度。
遼東沒有設立州縣,也就沒有地方衙門,連地方衙門也沒有,自然也就沒有民戶,可遼東怎么可能會沒有民戶。
從前明到如今兩百余年。
當初瓦剌入侵大明京城,引起大明覆滅,中原內戰,遼東波及的最少。
“蠻族人口各有多少?”
王信又問道。
嚴中正是京營調去遼東的武將。
嚴中正不知道王信為何會向自己詢問這些事,頗有些問道于盲,要問也應該詢問遼東的巡檢官,或者地方大戶才對。
不過嚴中正還是認真回道:“各蠻許多沒有入冊,下官推算的話,大概在五十到一百萬,就算超過一百萬,也不會超過多少,熟蠻人口比較好猜,大概在三十萬到五十萬之間。”
按照嚴中正的分析。
熟蠻人口三十萬到五十萬,而遼東人口不過四十萬,熟蠻成為威脅隱患并不奇怪。
王信又問道:“遼東人口雖遠不如內地,想必三五百萬還是有的,難道就不如熟蠻了?”
往少了算。
遼東人口在三百萬以上。
往多了算。
遼東人口在五百萬以上。
嚴中正沉默了,遼東的人口并沒有被清點過,誰都知道遼東實際人口多,可誰也知道遼東人口到底有多少,但是遼東人口絕對不止四十萬。
“百姓在遼東種地稅高,去努爾干種地稅低,此消彼長,百姓多跑到熟蠻那邊,熟蠻又和內地貿易,況且相比較熟蠻臺吉把人口看做是自己的財物,比起官員懈怠之風,反而要好上不少。”
聽完嚴中正的觀點,王信確定了一件事。
嚴中正是個能干事的將領。
態度比能力重要。
如果嚴中正只是個慣于官場上人情往來的將領,那么對遼東民情不會如此了解。
自己的問題,此人樣樣能回答的上來,且符合自己的推測,說明此人是下了功夫去琢磨打聽,收集情報,同時能力也不錯。
至于百姓寧愿去努爾干臺吉手里干活,也不愿意留在遼東家鄉。
并不是因為蠻族更先進。
而是作為新生的勢力,蠻族的內部矛盾遠不如大周激烈。
如歷史上的后金。
才興起多久?
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就要通過先殺窮苦,再殺富戶,最激烈的物理清除來消弭內部矛盾,可見治理水平之落后。
目前的大周積弊深重。
諸多事情可見一斑,也不知道會不會被革除。
如果不能呢?
自己不得不考慮一件事。
大周的宿命,會不會與大明一樣?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