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中正謹慎的問道。
王信沒有意外。
嚴中正的年齡和經歷,不會因為別人伸出手就激動。
自己要的不是嚴中正的謙卑,而是他的才能,所以嚴中正的態度一點也沒有不對,反而越是沉穩,王信越是高興,需要的就是這樣的人才。
“此次回大同之后,我只打算保留兩百精銳,兩百精銳從全軍挑選,不光勤加操練,還要讀書認字,更需要學習戰場。”
王信沒有隱瞞。
從鴛鴦陣到火器的改革,自己從來沒有隱瞞過。
只要想做實事的將領,都可以去學。
自己也不怕別人與自己競爭。
自己的優勢如此強勢,仍然懼怕與人競爭,那么自己一定不會進步,指揮打仗的水平也只會停留在原地,甚至會倒退。
嚴中正沒有意外,卻一臉震驚。
王信剛才說什么?
“將軍所帶的兵都是精兵,能忍心分出去給別人?”嚴中正不敢相信。
如果是民兵鄉兵之類的,這些只是用來湊數的,給營兵當墊背,雖然用處不大,但也能湊個人頭,一般不會有人分給別人,卻不是沒有。
可王信帶的兵都是精兵,算是家丁也不為過。
誰會把自己的家丁分出去?
嚴中正捫心自問,如果是自己的話,哪怕局勢再艱難,自己也不會分家丁的。
可惜自己沒有。
養家丁需要有實職。
只有實職才能撈錢,有了錢才能養家丁。
那榮寧二府是國公府,沒有了實職,一樣是養不起家丁,聽說府里只有一二個老一輩留下的老兵,可見養家丁多費錢。
“一則為了國事,二則我立功多年,手下也該升的升,調的調,總不能讓他們兩手空空的吧。”王信隨意的笑道。
輕飄飄的幾句話,嚴中正實在不知如何開口。
有這樣的上官,真是三生有幸啊。
“承蒙將軍不棄,標下感激涕零。”嚴中正不再猶豫,拱手應承道:“必定竭誠所能。”
王信點了點頭。
以自己和張吉甫的關系,不過是要個千總而已,如無意外,十拿九穩。
還要去兵部辦手續,所以看不到嚴中正的名字。
不過就算看到了,忠誠度也應該有限。
他自己都說了竭誠所能,而不是誓死效忠。
王信也理解。
如果嚴中正現在就說對愿意為自己赴湯蹈火的話,那也太假了,十之八九是虛言,更不可用。
馬范等人經驗太少。
湯平不是邊軍出身,短板不小,所以才安排他負責炮兵,從頭開始學起。
張燦脾氣太烈。
劉通個人能力出眾,帶兵經驗其實也不多,才不到三年。
趙雍負責的事情多,沒有精力負責其他。
嚴中正剛好彌補自己的欠缺。
出身邊軍,年富力強,經驗深厚,剛好成為教官,負責教授軍事知識。
個人能力有教頭。
再請幾個先生教認字算數。
算是齊全了。
不出三年,自己就會有一批拿得出手的軍官。
“獐子肉熟了。”
薛寶琴笑著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