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當老爺。
事實是從來就沒有不變的世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問題。
如大明立國之初,北方人口稀缺,為了站住腳跟,需要建立大量的衛所和藩國,迅速的擴充人口,有了充足的人口,才能站穩腳跟。
到了永樂,衛所已經繁衍了兩代人,一家幾個兒子,五十畝地分家后,一個兒子分到十畝,接下來就是衛所士兵逃亡。
十畝的土地耕種,還需要交稅。
對士兵而言負擔太大。
社會的問題已經變了。
同樣的道理,現在自己搞出的方法,就算不是最好的,也絕對是有利的,至于日后怎么樣,當然是根據實事求是來變化。
“兩成的土地,是不是太多了?”
周世明知道自己必須說話。
王信搖了搖頭。
自己已經算好了,對于商人而言依然大賺,只不過相比兔毛川的做法,在單于地區的新做法,無疑讓商人們少賺了。
少賺就是虧本。
商人一個個面露難色,看到眾人的神情,王信一臉無語。
不知道的,還以為自己怎么著了。
要不然商人有主動性了。
為了自家的東西,誰都會變得主動,這是人性。
至于別人的東西。
用起來沒人會心疼的。
不用白不用,還要打包帶走變成自己的才好。
東西成為了自己的,立馬變得寶貴了起來。
所以對商人們的態度,王信心里有準備,也是為何先來見臺吉們的原因。
自己連臺吉們都搞定了。
單于地區的路,自己為商人們打造的平坦,有本事別來。
見王信態度堅決,周世明退了一步,主動道:“商行準備一成,一成足夠了。”
生怕王信拒絕,周世明又說道:“天成那邊也成立了商行,那邊的土地一寸都沒有分出去,招募的人只為他們放牧。”
“他們那邊必敗。”
王信毫不猶豫道。
眾人愣住了。
無非就是農奴模式罷了。
拼成本。
自己這邊的牧民雖然背負了二十年的利息,可拼搏了二十年之后,土地和牛羊的財富依然是歸屬于牧民們的,商行最后只剩下采購權,而且是同等條件下的采購權。
而天成那邊的商行,王信當然沒有忽視。
“諸位要明白一件事。”
王信嚴肅道:“我們的一切,是建立在軍隊打勝仗之上,而不是為了賺錢之上的,沒有軍隊打勝仗,一切都是空中樓閣。”
自己建立大同西軍,乃至關外的商業模式。
目的在打勝仗。
天成那邊從上到下都是為了撈錢。
雙方的根本目標錯了。
王信并不放在眼里。
越反動越弱小。
他們招募的農奴,乃至于被他們吸血的兵丁,怎么會愿意給他們賣命打仗?
甚至敵人來了,他們歡迎都來不及。
至于他們受到了牽連如何。
沒人會在意。
反正一開始,他們就是輸的一方,大不了還是個輸罷了。
存天理,滅人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