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有。”
王信沒有隱瞞。
做生意不怕變,怕的是沒有規則。
聚眾昌的事情,許多是提前講好的,就算要變,也是以最初的初衷圍繞而變化,大家都能服氣,也不會反感。
但是云川城不同了。
“軍隊和商行缺一不可,沒有商行的支持,軍隊打不了仗。”王信說道:“不過軍隊表現突出,士兵們應該得到該有的獎勵。”
周世明等人沒有說話。
獎勵?
也就是要分他們的錢,雖然王信說的有道理,可周世明等人不愿意松口。
“軍隊立功越多,商行賺更多的錢,每年給軍隊的軍費也越高,難道還不夠嗎?”李德興輕輕問道。
周世明和張輝也看向王信。
王信笑道:“光軍餉不行,為了穩定軍心,還得給軍士們謀一份后路。”
“什么后路?”周世明關心問道。
他想到了女婿湯平。
湯平升了官,已經是都司,鎮守威遠關。
原來想著,靠著自家的關系,為女婿謀官,一躍成為都司,也就是王信手下職位最高的武官,再升一級就是游擊將軍,與王信平齊了。
比原來軍中第二人趙雍都要高一級。
結果王信回了一趟京城,不光他升了參將,手下也各個升了起來。
趙雍升了游擊、張燦也升了都司
別人不清楚,自己很清楚。
兵部侍郎李源給自己的書信說的明白。
王信還是京營的身份,也就是說王信日后會調回京城,不會一直呆在大同,那么大同西軍這么大的一塊肥肉,周世明心里眼紅不已。
如果沒有機會,王信帶著大同西軍,自己當然不敢搶。
可要是王信調回了京營。
那么大同西軍絕對不能落入別家,自己的女婿又是湯平,也是王信的親信,于情于理,加上自家的幫助,王信要真是離開大同的那天,沒道理不推自己的女婿上臺。
王信不知道周世明的想法。
笑道:“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沒有當兵的能打一輩子仗,那些立了功,退下去的老兵,總得給塊地讓他們能糊口不是。”
“將軍的意思是商行分牧地給他們?”張輝問道。
剛說完,張輝又搖了搖腦袋。
商行把地分給牧民,可不是大善人,光利息就收到了二十年后。
其實二十年的利息,王信倒不覺得有多狠。
三十年的利息都見過。
不過對士兵們就不夠了,士兵打仗本來就是交血稅,雖然仗著災民為了吃飽肚子,是他們自愿從軍拼命,可自己不能視而不見。
自己的目標是打勝仗,不是為了讓災民接受自己的現狀。
兩者不是一回事。
為了打勝仗,讓新來的民兵有主動性,盡快融入進來,給他們希望是最好的方式。
“商行新增的土地里,有兩成得屬于軍隊,平日里歸商行管理,包括利益也算是商行的管理費,但是每年要拿出一定的數量,由軍隊分給退役的軍士。”
的確還是從商人的利益下手,不過又最大程度減輕了商人的負擔。
對于軍隊的戰斗力也有了保障。
只要立功,不光有軍餉,從軍中退下去后,還能分到牧地。
軍隊開拓,商人管理,士兵退役獲得土地。
一直到軍隊停止開拓的時候。
商人沒有了新增的土地,士兵也沒有了立功的地方,既然不需要戰斗力了,自然也就沒有了立功的地方,土地也沒法再分。
缺點和漏洞的確很大。
自己不是很在意。
自古以來都在求萬事不變的治國之策。
這是老爺們才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