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能力的人也不多。
忠心又有能力的人更是可遇不可求。
哪一個不是當做核心培養。
所以看在薛蝌的面子上,王信也沒有和薛巖計較的心思,何況薛巖在京城不知道會說動誰來出面說和,反正先看著吧。
總之。
忙碌的日子里。
很快大同軍發生了巨大變化。
比如按照慣例,國內調動軍隊時,如京營從京城出發去往山東青州,除了軍隊自身懈怠的口糧,平日里補充補給是由沿線州縣提供。
因為青州是民亂,還沒有設立大本營,所以軍隊先到,靠著自身的補給作戰,等待后頭的補給。
補給則由戶部安排民夫運轉,臨時歸於兵部管理。
而物資到了前線送入軍營后,接下來物資運輸,除了各部臨時的口糧補給外,其余則由民兵負責運輸和保護安全。
包括給騎兵打雜,幫騎兵照顧馬匹等。
每名騎兵會配一二名民兵。
所以騎兵千總實際帶領三百騎兵,加上四五六百民兵,這些民兵維持騎兵的補給和糧草,甚至配合騎兵作戰,整個騎兵營近千人馬。
那么現在大同西軍。
三千鐵甲騎兵,兩千重弓騎兵,加上一萬民兵,也就是十五個精銳騎兵營,帶營將領為千總。
一名騎兵配兩名民兵。
並不是字面意思,民兵不是說用來伺候騎兵,意思是民兵承擔了絕大多數的后勤。
然后一萬騎兵,一萬民兵,即二十個普通騎兵營。
一萬精銳步兵和一萬民兵相結合,即二十個步兵營,分守各處邊關兵堡。
步兵為盾。
騎兵為矛。
天成軍五個精銳騎兵營,五個騎兵營,五個步兵營;一個代副總兵,兩個參將,六個游擊,二十個千總。
代副總兵由原大同西軍參將湯平擔任。
永興軍五個精銳騎兵營,十個騎兵營,十個步兵營。
代副總兵由原大同西軍參將趙雍擔任。
大西軍五個精銳騎兵營,五個騎兵營,五個步兵營。
大同西軍總兵還是周文,但是劉通和張燦接替趙雍和湯平的事物,實際上的西軍參將。
王信不敢事情做絕,張吉甫要求大同西軍必須還是周文的,那么王信不動周文,周文也繼續擔任大同西軍的總兵,至於他能不能控制大同西軍,那就不是自己的事情了。
同樣是吃空餉。
大同軍鎮十萬兵冊,實際六萬余人,吃了三萬多士兵的空餉。
整改后的大同軍鎮吃的空餉更多。
不同的是軍餉實打實的發放到士兵手上。
五萬五千軍士每年的軍餉糧餉需要九十九萬余兩,如果不打仗的情況下,正常的每年維持和損耗,以及各處兵堡的修護等,大概二十七萬余兩的雜項。
合計每年一百二十六萬兩。
比朝廷規定的一百四十萬兩還要少二十八萬兩。
但是實際上朝廷最多撥付給大同百萬兩。
按照往年的慣例,如果大同軍鎮每年合計領取百萬兩銀子的軍餉,那么每年實際缺口為二十六萬兩。
如果朝廷按照規定發放,那么大同軍鎮每年就會多出二十八萬兩,可以採購更多的軍備等。
不過這些都是最順利的情況下。
王信不得不擔心。
今年的軍餉,朝廷會不會減少更多。
所以自己一定要回京爭取。
越早和張吉甫達成一致,敲定好大同軍費,自己才能安心回大同,繼續下一步的事,否則百萬兩軍費沒有著落,自己這個大同總兵的位置也坐不穩。
只是。
用什么和張吉甫交換呢
王信遲疑。
大同兵亂平息。
功勞,苦勞,各大小將領的升遷,獎賞,提拔
軍費的落實。
追贓鬧出的動靜。
一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