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你們沒有別的要求。”
趙雍、湯平、張震、劉通、張燦、魏毅、趙赫等。
三軍的代總兵、參將都在。
眾人聚在總兵府。
不容易啊。
看著眼前一個個的大將,王信內心有些感觸,自己當初特么才是個把總,那時候自己連見參將的資格都沒有,如今自己手下一把參將。
而且都是實打實的參將。
眾人知道總鎮明日要回京城,內心有些復雜。
湯平等人還好,這些年分開又不是一次兩次,張震、魏毅、趙赫他們內心更敏感,所以表現的很嚴肅,反倒是湯平一臉輕鬆。
劉通雖然也很認真,但從他的眼神也可以看出並不是表現的那么在乎。
王信對自己信任的將領們素來交代仔細,沒有什么隱瞞。
“大同的局勢雖然已經平定,但是大同地勢復雜,關外關內很多事物不能只看表象,所以我留下的條條規矩,無論你們懂不懂,都不許擅自更改。”
王信主要是對幾位新加入的人講。
湯平等人不用自己交代,他們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如果連這點默契也沒有,哪里經得起風浪。
事實也是如此。
張震等人連連點頭,“總鎮放心,無論總鎮回不回得來大同,屬下仍然唯總鎮是瞻,誰的命令都不聽,只聽總鎮大人的。”
湯平忍不住歪著頭。
當年自己也是這么過來的感覺牙酸的很。
好像也是。
那時候揚州營面臨解散,自己說的話不比張震等人更過分
王信這才放心的離開。
建設比破壞那。
大同關外發展了數年,好不容易走上正軌,名氣越來越大,培育出大量熟悉的管事伙計們,這些內地的有見識的人們,或多或少出來單干。
市場就是要更多的人來加入。
加入的生意人越多,市場競爭越激烈,只要保住底線的情況下,市場流通越高效,社會的整體財富也會越來越多。
那么保證牧戶的牧地不受動搖。
這既是王信的基本紅線。
兩萬三千余戶牧戶,十五萬口牧民,每家充足的牧地,平均養活八十只羊,二十頭牛,十匹馬。
在牛羊都進入成熟期后。
環境穩定的局勢下。
每年可以出產二十余只羔羊、六頭牛犢、三匹馬駒。
一匹馬駒到長大需要五年。
有十一年的壯年期,十六歲后開始衰老。
十一年為一周期。
別說有這個限制,哪怕沒有這個限制,大周龐大的社會對牛羊馬匹的需求上限離看到邊還早著呢。
這些最沒聲音的牧戶們。
他們才是市場運轉的基石。
有他們在。
市場運轉速度越快,錢生錢不可計數,社會財富增長越快,在飛速的過程,令人目瞪口呆也不會失控。
但是沒有他們。
市場在繁榮也會立馬陷入一場空。
所以王信別的不擔心,最擔心的就是大戶拉攏了將領,最后損害了牧戶們的利益。
之前湯平他們都堅持住了。
如今大同三軍整編還是好事,可弊端也有。
至少比起原來的大同西軍,王信不敢說自己能做到全部控制大同軍鎮。
才有了今日臨別前的交代。
京城。
林府。
林如海回京后,擔任左副都御一職,成為正三品大員。
巡鹽御史雖然品級不高,但歷來權重,連金陵巡撫都得罪不起,要看巡鹽御史的臉色,這可是大周的錢袋子。
加上林如海在金陵六部過度,太上皇也比較滿意林如海,這次回京,有人猜測林如海能成為六部的侍郎,沒想到會成為左都御史。
雖然同為三品,但目前而言,四大家更需要一個六部的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