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讓他沒有兒子,誰讓他年紀這般大了,誰讓他快要死了呢...,
“臨淵止步,逆勢而為則由盛變衰。”
想起古人先賢的話。
張吉甫仿佛看到了一個又一個聰明絕頂,猶如鬼神般驚艷的才智天才們。
大周不就是如此么。
太上皇還英明神武之時,大周蒸蒸日上,一切在太上皇年老生病之后變了,本來就應該扶持義忠親王,結果太上皇捨不得權力倒行逆施。
不光把年輕力強,威名頗高的義忠親王全家抄斬,更大肆牽連排除異己,扶持新帝幼君.....,
如果義忠親王活著,哪怕不成為皇帝,仍然是太子。
以義忠親王的威望。
各方郡王節度使等誰敢蠢蠢欲動
更甚至太上皇主動退位,甘愿讓出權力,義忠親王的果乾和實力,大周還是如今的局勢嗎
猶如倭寇。
倭寇只怕二十年前就徹底平息,哪里輪得到王信出頭。
腦海里千思百念,
實則一瞬之間。
張吉甫不再猶豫,整個人仿佛卸下千斤重擔似的,連案卓上專門給王信準備,給他看御史彈劾他在關外種種舉措的彈劾也沒有再拿出來。
“大同軍節度使。”
六個字,從張吉甫口里說出來。
王信目瞪口呆。
他想的是永興軍節度使。
張吉甫這傢伙燒糊涂了
大同軍節度使,什么意思三軍都歸於自己雖然實際上三軍在受自已影響,可大同西軍和天成軍並不歸自己管,而且大同節度使,這位置給的太高了吧。
王信的神色,張吉甫看在眼里,沉聲道:“你得承諾以后會支持我。”
“閣老還信我的承諾”
王信沒有直接同意,而是反問道。
“如果你都不值得信,天下還有誰值的信”張吉甫一樣反問。
如果有別的手段,張吉甫當然不愿意如此支持王信。
可局勢到了這一步,自己還繼續摳摳搜搜,怎么與別人爭
反正已經這樣了。
那自己就“順勢而為。”
大同軍鎮到底只是九邊之一,張吉甫還給得起,等自已徹底掌握了京營,在一一收拾過來不遲。
比起王信,大同軍鎮交給別人更不放心。
放心的周文。
可惜他不中用。
張吉甫已經不抱指望,非要倒行逆施把他抬上去,不但最后失敗,還會把王信徹底推開。
“好!”
王信一口答應。
無論張吉甫的計劃如何,就憑張吉甫開的籌碼,王信無法拒絕。
有了大同軍節度使的身份。
那么接下來大同誰能擋自己
自己很多想法,都可以在大同拿出來試驗,
張吉甫盯著王信看了片刻。
想起王信的為人,此人不是犯上作亂的人。
從心里還是相信王信的,此人不會造反。否則前有山東民亂,遠有東平郡王,后面在出個王信,自己就撐不下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