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了飯,摸了摸兩個兒子的腦袋,交代了一聲,出了門就去了營房,披上厚厚的羊皮大衣,
腰間掛著一口大刀,身影很快消失在街角。
大同是軍城。
一個個軍士集結,趙雍橫刀立馬。
大同三大總兵。
趙雍、湯平、周文。
周文是個空架子,實際掌領西軍的是劉通。
三位大將輪流帶隊出關掃蕩。
既是操練,也是保護塞外和平穩定,讓牧戶放心放牧,商人們放心做生意,各司其職,常態化的軍事行動,每次兩個月的時間。
這次趙雍帶隊。
“鳴鳴嗚”
營房。
一排號手吹響了號角。
“嗒嗒嗒”
一隊隊旗幟移動開來,扛著鳥,鳥上安著刀,一排排的軍士在旗幟的海洋里,波瀾似的一圈圈推進。
“晞律律。”
騎隊出發。
炮隊則沒有,只帶走百余門輕便小佛郎機,
萬余兵馬從孤店堡出關,然后趙雍坐鎮集寧,各隊依次出發,最遠到小黃河北邊,最西到陰山一帶,往返四五千里,有的隊伍甚至要六七千里。
大軍出發后,大同城街面上行人少了許多。
節帥府卻更加忙碌。
最難的關口,薛寶釵的二十萬兩銀子,無疑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這就是一個好隊友的效果,
哪怕這二十萬兩對薛家大房也算傷筋動骨,拿得出這么多現銀不容易,更可見薛寶釵的魄力,
反正換做那薛大傻子是絕無可能的。
回到大同后,王信很快開放了六個通道。
西南往山西的朔州,東南往京師的廣昌縣和往山西的靈丘縣,東北往宣府的天成城,大同城北邊出關的孤店,西北的團山口。
大同西軍原有團山口與威遠關兩個關口。
以前之所以發展威遠關,並不是因為威遠關比團山口的地勢更好,反而因為團山口出關道路最易,朝廷此在團山口外一連修建了兩道長城,
歷史上走西口、闖廣東。
走西口就是陜西的府谷口、大同的殺虎口、宣府的張家口。
殺虎口位於團山。
團山在前明的名字叫做團山破虜堡,殺虎口在前明的名字也叫做殺胡口。
殺胡口后來在大清改為殺虎口。
簡而言之。
大同全境取消沿途所有的關卡,包括官府設立的關卡,不允許任何勢力和人私設關卡。
官府當然不干。
可王信不在意,現在時機最好。
自己現在手里有點錢,張吉甫也顧不上自己,趁著這幾年把大同打造好,靠著壟斷關外土地,
把大同打造為關內外轉口貿易地,從而奠定繁榮的根基。
說穿了。
朝廷現在顧不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