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亂雖然到了尾聲,可朝廷不靠譜。
鬼知道什么時候又會冒出問題來。
所以王信始終擔心朝廷會拖欠自己更多的軍糧,目前的幾十萬兩銀子,自己還能想想辦法,要是一百幾十萬兩銀子,把自己賣了都湊不齊。
來到曾直所在的公房,他開口問道:“這個月的銀子到了沒有”
曾直搖了搖頭。
王信沒有意外的失望,看了看屋子里的人,決定道:“安排可靠人去大同找知府催一催,還有幾位御史,總不能只盯著咱們,朝廷那邊他們就不管。”
“找他們沒用,還得朝廷那邊有人才行。”
曾直深知官場做派,“張吉甫雖然答應了節帥,可他處境多難除非能有個有分量的人在他面前催促,或者節帥親自當面催,否則他必然能拖則拖。”
“一時半會去找誰啊。”王信無語。
自從自己不告而別,變相拒絕了林如海賈政他們后,林如海還好,而賈政算是徹底沒有了音訊,仿佛要與自己斷交似的。
誠然自已沒讓他滿意,可也沒必要不聞不問吧。
終歸還是書生意氣。
沒有了他們的支持,自己在朝廷很快就失去了聲音,有得必有失,王信沒有意外。
可現實的難處也要面對。
無論張吉甫有意還是無意拖延自己,以官場的德性,
“不然我回京一趟。”曾直提議。
王信遲疑。
曾直回京能有什么用。
“我去見陸仲恆,他與我們交情匪淺,如果能說動他出面幫忙緩和,只要賈政同意,林公那邊更好說服了。”曾直是這么想的。
倒也是一條路子。
“還是我回吧。”一邊的張云承笑道:“帥府離不開你,我對京城也熟悉,和陸仲恆也是朋友“好。”
王信直接拍板。
自己的要求高,當官發不了財。
很多人失望而歸。
想要發財去經商,王信不攔著,指望做官發財,那才是社會完蛋了。
總之現在自己身邊值的信任的文官不多,曾直一直跟在自己身邊,現在大同離不開他,反而是自己,軍務上倒沒有什么可忙的。
敲定了安排,張云承收拾了行禮,在節帥府的安排下,帶著四五騎回京上路,現在劫道的多,
孤身上路不安全。
“要不要提高關稅”
曾直同樣內心憂慮,養活幾萬軍士的擔子太重了。
把責任推給朝廷又有什么用。
沒有銀子養不活家小,朝廷又遠在天邊,他們只會把怒火對向節度府。
到時候節度府的威望大受動搖,也無法使喚的動軍士們。
但是五萬五千大軍,兩三萬匹馬,萬余頭牲口,人吃馬嚼,還有各處堡壘維護,各色軍備保養,倉庫的檢查等等,哪一樣不得錢
幸虧節帥府推出的開中法順利展開,結合關稅讓利,才吸引了商人們樂意把南邊的糧食帶來,
把大同的糧價穩定了下來。
否則按照原來的糧價,別說收支平衡,立馬變成虧空,
大同的條件註定太過依賴朝廷,而朝廷又太讓人不放心,不光是節帥,了解節度府收支的人,
誰心里不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