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有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等三法司,但實際上三法司卻幾乎沒有問審官員的權力。
大理寺不設監獄,都察院雖有臺獄司“獄司”,但只是九品小官,管不了在朝上仍有同僚的官員。而大部分下詔逮捕又經刑科給事中僉簽的案件,本就不歸刑部掌管。所以有明一代,對官員的問審幾乎全由錦衣衛司掌。
憲宗成化元年,上令北鎮撫司掌錦衣獄,并增鑄北鎮撫司印信,一切刑獄專呈皇帝,無須通過掌衛事轉達,而錦衣衛官員中不掌刑獄者亦不得干預其事。
時遷事易。正德時,提督東、西、南、北、中五城兵馬司的西司房搬出指揮使司衙門,建衙設獄,負責統一收監并問審各兵馬司移交的犯人,稱西司房獄。嘉靖時,東司房亦建衙設獄,稱東司房獄。
因此,北京的錦衣衛便有了錦衣獄、東司房獄及西司房獄等互不隸屬的三所刑獄。
在嘉靖皇帝完全掌控錦衣衛后,下令東司房將獄中的罪官移交給錦衣獄,將罪民移交西司房獄。自此,東司房獄就很少親自掌刑,而改為分流官民兩囚的“過渡獄”了。
萬歷后期,有缺不補的情況蔓延至錦衣衛系統的邊角,所以當掛在東司房下的最后一位理刑百戶壽終正寢,東司房獄便再沒有專業的刑訊人員了。
“孫侍郎,吃午飯了。”盧劍星端來一只燒鵝、兩壺濁酒,又端來一籃子白面饅頭。
“吃這個?”孫如游疑惑道。
“燒鵝是我自掏腰包買的,沒您的份兒。您只有饅頭,不過您要是想喝酒,我倒是可以分一壺給您。”盧劍星大剌剌地坐到孫如游面前。
“你不審我嗎?”孫如游只在錦衣衛獄里睡過一夜,但里面的慘相還是令他記憶猶新。
“您慌什么。我又沒學過刑訊,要是一不留神把您給弄死了,那不就虧了嗎。”盧劍星拿起一只鵝腿遞給孫如游。“您也吃。”
“不是說沒我的份兒嗎?”孫如游不接。
“不吃算了。”盧劍星收回鵝腿,塞進自己的大嘴里。“我家大人去請老刑獄了,下午就來招待您。”
“下午?”
“不然呢,您以為錦衣衛請您來這兒住客棧啊。”盧劍星又抓起一個饅頭。“放心,上面兒不讓您死,您肯定能活。但有時候,死了比活著好。鄒大人您認識吧?”
“認識。”孫如游點點頭。
“他老人家一開始不招啊,十個腳指甲全給挑了,還上鹽。到最后還不是竹筒倒豆子,該說的不該說的都說了。”盧劍星在撒謊。盡管鄒元標受了刑,但什么都沒說。“不過您別擔心,那邊兒給他老人家請了大夫,死不了。”
“您認識臨江知府錢若賡錢大人嗎?”盧劍星又問。
“認識。”
“那就對了,他老人家在錦衣衛獄里待了三十七年。要不是先帝爺仁慈,恐怕得死在錦衣衛獄里。”盧劍星就著一口濁酒,將嘴里的饅頭和鵝腿全部咽下去。“想來這事兒您應該也知道。”
“知道。”孫如游已經滿頭大汗了。
“您這歲數該回家享清福了,何必在這兒跟咱們死磕呢。”盧劍星圖窮匕見道:“只要您招了,我每天換著花兒地給您上好菜,就算上邊兒不放您出去,您也可以把這兒當客棧住。”盧劍星將另一只鵝腿遞給孫如游。
“唉。”孫如游長嘆一口氣,接過盧劍星遞來的鵝腿,慨嘆道:“鄒南皋招了啊。”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