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瑪竇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了,大到每個人都要在提到龍華民的時候加一個“利瑪竇的繼承人”。而這正是龍華民想要擺脫的。
“很好。”朱常洛沒有注意到龍華民的小心思,繼續說道:“你給朕送來的貢物,朕很喜歡。”這就是純扯謊了。雖然貢船進了北京,但目前他只看了禮單,還沒空去看到底是些什么東西。
“鄉野鄙物,不值一提,蒙皇帝陛下垂愛,外臣不甚銘感之致。”龍華民早已把這些官面兒上的應付之語背得滾瓜爛熟了。
“有貢就有賞。”朱常洛低頭看了看備忘錄,問道:“說吧,你想要什么?”
“外臣乃遠洋微末之人,能仰見圣上天顏,已屬恩幸,不敢稍有妄圖。”一賞辭,二賞受,這是徐光啟教的。
“徐卿。”朱常洛看向徐光啟。
“臣在。”徐光啟微躬身。
“你說過他們想干什么來著?”朱常洛明知故問道。
“回皇上的話。耶穌會想得到圣上的恩準,在大明建堂傳教。”徐光啟叩首道。
“建堂傳教?呵呵。”朱常洛輕笑一聲,玩笑似的說道:“朕記得,先帝朝時,沈沈閣老曾三上其疏,稱耶穌會私習歷法,密結白蓮乃至有窺視之心啊。”
“回陛下的話。絕無此事!”龍華民趕緊叩頭否認道:“白蓮邪教多偽托佛法,而我圣教則推崇孔夫子之儒學,只欲勸民以仁,從無生亂之心。”這也是徐光啟教他說的。
徐光啟補充道:“耶穌會人,皆務修身以事昊天,聞中國圣賢之教,亦修身事天,理相符合,是以辛苦艱難履危蹈險,來相印證。欲使人人為善,以稱上天愛人之意。”
盡管龍華民并不同意將圣經中的神,與中華典籍中的昊天上帝相提并論,但在為了圣教事業的發展,他也只能忍著不適,跪在一旁默默地聽徐光啟的辯詞。
說完耶穌會來華傳教之因及來華之險后,徐光啟又開始簡述耶穌會的學說:“其說以昭示上帝為宗本,以保救生靈為切要,以忠孝慈愛為工夫,以遷善改過為入門,以懺悔滌除為進修。”
“諸外臣所傳之天之學,可以補益王化,左右儒術,救正佛法者也。”“補益王化、易佛補儒”是徐光啟接納乃至推崇西學的根本原因。
“唔”朱常洛點點頭。“下去寫一個奏疏,讓內閣也參詳參詳。跪安吧。”
“臣叩謝圣上天恩。”徐光啟碰了碰龍華民,示意他跟著自己做。
“外臣叩謝陛下。”龍華民不明就里,但他還是學著做。
剛出殿門,龍華民便迫不及待地問徐光啟道:“皇上到底是什么態度啊?怎么就走了呀?”
“上疏、票擬、批紅。這是議事的標準流程。在南京教案之后,圣教的事情就上不了的臺面了。不被人拉出來當靶子射,就算是謝天謝地了。現在皇上讓咱們上疏讓內閣參詳,至少是不再視圣教為邪教。”徐光啟帶著龍華民又走了兩步,才開口回答道。
“原來如此。”龍華民點點頭。
徐光啟卻笑不太出來:“剛才在殿上你也聽見了。沈,也就是當年發起教案的南京禮部侍郎,他現在入了閣。他對圣教乃至我都抱著很大的敵意。建堂傳教的奏疏發到內閣去,他是一定會反對的。這很不好辦,尤其是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