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正在小憩。”方世鴻再是紈绔也明白面前的這個人,絕對是應該禮待的大人物。他趕忙走上去,拿出方家獨子的儀態,深鞠一躬,問道:“敢問尊姓大名?”
“姓王,單名安。”王安微微一笑,稍欠身表示回禮。
“原來是王掌印大駕!”方世鴻趕忙又拜道。“久仰久仰。”
王安點點頭,然后直奔主題道:“有旨意,請方首輔出來接旨吧。”
“快請進!”方世鴻一面擺手將王安請進來,一面招呼老管家去把自家老頭子叫醒。
“老爺!”老管家門也不敲,推門就進。皇帝有旨,怎敢怠慢。
“干什么?”方從哲已經醒了,但冬天的暖炕總是那么留人,所以沒有尿意的方從哲仍舊微瞇著眼睛仰躺著思考。
“王掌印帶著圣旨來了。”老管家的言簡意賅地說道。
“快!朝服!”方從哲得空了喜歡舞劍,因此還算得上年老體健,所以聽到管家的話,他一個挺身就坐起來了起來。
穿好朝服之后,方從哲來到院子里,對著王安先行了一個禮:“見過王掌印。”
“見過方首輔。”王安還禮,然后從衣襟里掏出一張寫著旨意的紙。“有旨意!”
頒給官員個人的旨意,是不需要把全家人都叫出來的。像這種沒有用印蓋寶的旨意,甚至可以提前讓不領旨的人回避。但方世鴻沒有離開,因此也就陪著父親一起跪了。
“方首輔,事情已經過去了,朕還要用你,現在立刻來弘德殿。欽此。”這道旨意的簡單得只有一句話,但專門派出王安親自來宣,足以見得皇帝對首輔的恩寵。
“臣謹遵圣諭!”方從哲磕頭謝恩,捧接過旨意,然后將之遞給方世鴻。“找人裱起來。”
“是。”方世鴻鄭重點頭的同時,心里也松了一口氣:老爺子終于復職了。
——————
弘德殿建于永樂十八年,位于乾清宮院之西。初名雍肅殿,于萬歷十四年改今名。
弘德殿為南向殿,殿前有斜廊,單檐歇山頂,覆黃琉璃瓦。面闊三間,明間辟門,兩次間為檻窗。前接抱廈三間,南向設御座。
作為乾清宮正殿的肘腋之庭,其用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大明朝最高權力的現實狀況。
弘德殿初建時,成祖爺將之定為平常召見臣工之處。不過實際上,成祖爺基本沒怎么用過這個地方。因為直到永樂十八年臘月,成祖爺才將監國太子也就是后來的仁宗爺及群臣從南京遷至北京。然后從永樂二十年三月起,成祖爺接連發動了第三、第四、第五次親征。期間太子繼續監國,不過辦公的地點在文華殿,弘德殿也就一直沉寂著。
永樂二十二年,六十五歲的成祖爺在北征返京的途中龍馭上賓,仁宗爺正式入主乾清,弘德殿才開始有了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