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船前往大明采買物資的時候,那些廣州的商人在收到穿越眾的比索銀幣時,也是反復檢驗,然后拿出一桿稱,對所支付的銀幣進行稱量。
整個交易過程,對銀幣的點檢細致程度,絲毫不亞于后世毒飯之間的“面粉”交易。
不過,啟明島為了贏得高度的鑄幣信譽,所鑄造出的金幣和銀幣并沒有缺斤少兩,摻雜的賤金屬也不是很多。
金幣和銀幣的重量均為30克,約為八錢一分,成色為89%至90%,其中含銀接近27克,含鉛約3克左右。
而大明的銀兩標準,每一庫平銀子約等于37.31克,成色為93%的純銀,稱之為足銀。
那么每一枚啟明島銀元則可折算為白銀約0.8兩,即一兩白銀等于1.24-1.25個銀元。
為了防止剪幣的行為發生,穿越眾直接將金幣和銀幣的鑄造形狀加了一圈鋸齒狀。
如此一來,但凡有剪切或者摩擦的痕跡,便能一眼識破,從而拒絕接收這種不足額的貨幣。
當然,按照交易價值來算的話,不論是金幣,還是銀幣,都屬于大額貨幣,以啟明島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可能絕大多數的居民在未來的日常生活中一般不會用到。
故而,始興堡鑄幣工場還鑄造了大量的小額貨幣,即角幣和分幣。
角幣分為五角、兩角和一角,材質為黃銅,摻加少許鉛。
而分幣則為五分、兩分和一分,材質為鋼。
總得來說,啟明島鑄造的貨幣不僅成色足,而且樣式美觀,更難的是,所有大小型制皆統一,比起那些外形丑陋、形狀不規則,就連重量也不是很統一的歐洲貨幣強的不是一點半點。
葡萄牙人在點驗了好半天后,最終還是全部收下了啟明島所支付的貨款,將一箱一箱的錢幣抬回了船上。
這些金銀貨幣,僅從樣式和美觀方面,看著就比西班牙比索銀幣規整精美多了,成色也不是太差,應該符合這些華夏人所聲稱的幣值。
況且,他們還支付了巨額黃金。
這要是拿到歐洲去兌換成白銀,那可是白白獲得的一大筆額外利潤。
因為,在歐洲地區,金銀比價可是遠遠超過東方!
想必,這些華夏人跟明國人一樣,對此是一無所知,正好讓我們葡萄牙人占個便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