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船長先生的心里一定很矛盾吧?
一邊盼望著這些海盜能離開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區,不與己方照面,繼而發生激烈的武裝沖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另一邊,他又期待海盜最好能在某個地方安家筑巢,而且還不要挪窩,等著我們西班牙人將他們“翻”出來,最后將其一網打盡。
那么,他們到底是個什么情形呢?
——
西班牙探索艦隊并未在圣弗朗西斯灣徘徊探查太久時間,在花了二十多天,大致搜索了一下灣內沿岸地區后,便駛離了該地。
出了海峽,船隊調轉方向,朝著北方迤邐而行。
5月4日,艦隊經過哥倫比亞河河口,稍事休整一日,并補充了淡水,便繼續前行。
5月13日,艦隊進抵一道寬闊的海峽(今胡安·德富卡海峽),未做絲毫停留,沿著右側大陸海岸線緩緩駛入其中。
此時,正值初夏時節,但海峽內強風頻繁,而且潮流也異常復雜,在臨近海岸的岬角外和淺灘處,常發生因不同方向潮流相遇而形成的裂浪,使得船只剛剛駛入未久,便感到行進很是艱難。
為了更有效率的探查這片海域,經過一番簡單商議,艦隊指揮官卡列斯便再次將艦隊一分為二,他率領“圣何塞號”和“圣文森特號”以左岸為搜索目標,“查爾卡斯夫人號”則沿著右岸搜索前進。
雙方約定,不論最后探查有沒有結果,一個月后都要在此匯合。
若是有一方失期,則下一個匯合點被指定在哥倫比亞河河口處。
“根據我們所整理的資料顯示,在三十多年前,我們新西班牙總督區曾派出了一支探險船,前往北方去尋找從太平洋到大西洋的北方通道。”費爾南德斯手里拿著抄錄而來的航海日志,一臉興奮地向卡列斯船長匯報。
“那艘探險船在北緯四十八度附近,發現了美洲大陸上的一個大豁口。嗯,當時的船長胡安·德富卡認為這片水域的位置就是傳說中的亞尼安海峽(注1),即西北航道的出入口。所以,船長先生,我認為那個大豁口很可能就是這片海域。”
“呵呵,也就是說,我們即使未能尋覓到海盜的所在位置,也很有可能會探索出傳說中的西北航道?”
“是的,船長先生。”費爾南德斯說道:“要是能通過這條水道從太平洋進入大西洋,那么我們將在地理上獲得一個重大發現。”
“好吧,那我們就試著去尋找這條水道。”卡列斯船長微笑著說道:“當然,要是能順路找到海盜隱匿的據點,那就最好不過了。”
注1:亞尼安海峽其實是一個被早期的世界地圖收錄的“理論上”的海峽,因為在最初繪制世界地圖的時候,人們對美洲大陸北部的了解十分有限,于是畫圖的人只能憑借想象來完成地圖。而其中有一份世界地圖在亞洲和北美之間添加了一條海峽,連接著太平洋和北冰洋。這個海峽還被收錄在了1560年代出版的著名的麥卡托世界地圖上。現在我們知道,這樣的海峽確實存在,不過名字叫白令海峽,是俄國人最先發現的。后來明朝繪制的《坤輿萬國全圖》在傳入日本以后,亞洲北美之間的海峽還被標注為亞尼安海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