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1年11月12日,陰天,北風凜冽。
始興城外,翠山腳下,幾乎所有的新華軍民兩政官員皆悉數肅立于忠烈陵園中,為失事未歸的“征途號”全體船員舉行隆重的公祭儀式。
誠然,“征途號”很可能已葬身大海,所有船員也沒于太平洋海底,根本不可能有遺骸留存。
所謂公祭,不過是將那些失蹤船員生前所穿過的衣物葬于陵園之中,以為民眾及后人祭奠和緬懷。
根據這座陵園的整體規劃,入口左側空地上將會新建起一座莊嚴的英烈祠,收錄歷年來為新華開拓和發展做出卓越貢獻而犧牲的軍民名錄和他們的事跡,讓全體國民所敬仰。
一百二十名陸戰隊士兵身著藏青色軍服,肩扛火槍,神色肅然的站立在陵園中間。
數十名失蹤船員家屬,則面露悲切,一臉哀痛地看著樹立起的墓碑,低低地綴泣。
陵園內外,還圍聚了許多自發而來的民眾,從最初的好奇、驚訝,到最后無不為整個陵園肅穆悲壯的氣氛所感,與周邊維持秩序的警察一起,表情皆慢慢變得肅然和莊重起來。
“預備!”一名陸戰隊軍官抽出軍刀豎于面前,口中大聲地發出口令。
一百余陸戰隊士兵立刻槍下肩,雙手緊握槍身,槍口朝上。
“放!”
“砰!砰!砰!……”
第一排三十個陸戰隊士兵立即朝天打響了火槍。
“收槍!”
“第二排,放!”
“砰!砰!砰!……”
“哇……”
一名婦人懷中的幼兒被火槍聲驚到了,張著嘴,大聲地啼哭起來。
“妹伢乖……,不哭,不哭!爹爹就在這里,他會保護你的……”丁翠蓮將臉貼在幼兒面頰,一只手輕輕拍打著女兒的后背,細聲低語地哄著。
“娘……”身旁一名三歲的男童牽著她的衣角,瞪大了眼睛,看著那幾排著裝威嚴的陸戰隊官兵,臉上充滿了好奇。
一股硝煙彌漫在陵園上空,男童用鼻子使勁吸了吸,似乎很喜歡這種味道。
“濤仔也乖,不要吵。”丁翠蓮臉上已是淚流滿面,騰出左手,將男童緊緊地挽在身側。
在她面前,是一尊雕刻整齊的墓碑,如同矗立的一道身影,默默地注視著他們這些前來祭奠的人們。
這里最早是埋葬著五名不幸染病去世的穿越眾,后來,因各種疾病或者意外事故而死于海上的船員(包括西班牙裔和大明船員)也陸續葬于此地,最終變成了新華政府指定的忠烈陵園。
而普通居民死亡后,自是不能葬于這里,需要會另擇荒野置墳安葬。
五年來,這處陵園里的墓碑不過寥寥五十余座,而隨著“征途號”的失事,墓碑數量立時增加了一倍之多,讓人望之,不免心懷戚戚。
“收槍!”
“立正!”
“禮畢!”
羅振輝將右手放了下來,側頭看了看肅然矗立的幾排陸戰隊官兵,微微點了點頭。
在這種莊嚴肅穆的場合,增加一些軍隊儀仗和儀式,是非常有必要的,看著就極有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