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帕里塔灣。
巴拿馬,系印第安語,意為“多魚之鄉”。
在西班牙人到來之前,整個巴拿馬境內生活著大大小小約六十多個印第安部族,總人數在三十萬到四十萬之間。
不過,到了這個時期,該地區的印第安人口數量已經降至不到十萬人,零零落落地分布在廣袤的叢林之中。
居住在帕里塔灣的印第安人是來自墨西哥和中美洲其他地區的瑪雅人和納瓦人的后裔瓜伊米耶人。
他們曾經有著自己燦爛的文化和古老的習俗,一直都安靜而祥和地生活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
然而,隨著西班牙人對巴拿馬地區的殖民力度不斷加深,可憐的瓜伊米耶人遭遇了最為深重的災難。
西班牙人強制征發當地印第安部族去采礦、墾殖,以及修筑和維護重要的巴拿馬地峽棧道。
在西班牙人的奴役下,瓜伊米耶人在極為惡劣的環境中,從事最為艱苦也是最為繁重的工作,無數的瓜伊米耶人被折磨至死。
曾經一個個興旺熱鬧的部落聚居區,在西班牙人不斷征役抽丁的情況下,逐漸凋敝,進而消亡。
若不是帕里塔灣沿岸地區叢林密布,河沼遍地,使得西班牙人難以大規模地深入其中,說不定數萬瓜伊米耶人就會被“消耗殆盡”。
為了生存,也為了保持瓜伊米耶人的傳統信仰和古老文明,瓜伊米耶人與西班牙展開了長期不懈的斗爭。
然而,面對武裝到牙齒的西班牙殖民軍,連像樣的幾塊鐵器都沒有的瓜伊米耶人根本無力對抗,只能躲藏于濃密的叢林之中,苦苦支撐。
四年前(1627年),一艘巨大的帆船為了躲避海上猛烈的風暴,暫時停靠于帕里塔灣。
位于附近岸上的一個瓜伊米耶人部落試探性地與其展開易貨貿易,用牲畜、糧食、蔬菜和瓜果從他們手中換了一些鐵制工具和棉布。
就在他們以為此舉不過是一次尋常的交易時,卻不想,大船上的人直接丟給他們一支火繩槍。
這讓瓜伊米耶人又驚又喜,立時引得部落里的酋長和數位長老、祭祀親自趕來并登上了這艘大船。
經過一番簡單交流,雙方都非常愉快地將交易范圍擴大了。
這艘大船上的人對于出售刀劍長矛以及火器之類的武器,絲毫沒有任何阻滯和猶豫,甚至還極為貼心地派人上岸指導他們如何正確地使用和維護火槍。
有了他們提供的這些武器,這個瓜伊米耶部落在短短兩年時間里,便先后征服了周邊十余個部落,還將其整合為一個實力強大的部落聯盟。
在隨后與西班牙人的交鋒中,更是給了對方一個大大的“驚喜”。
他們通過一次精心的伏擊,打死打傷數十名西班牙殖民軍和武裝民兵,迫得對方狼狽不堪地逃回了巴拿馬城。
盡管,后期西班牙人調集了更多的軍隊前來圍剿他們,但瓜伊米耶人依托茂密的叢林、濕熱的環熟、熟悉的地形,不斷地與之周旋,頻頻讓西班牙人受挫。
而那艘大船也會在每年的一二月間駛至帕里塔灣,用他們的武器、鐵制農具換取瓜伊米耶人手中的銅器、金銀原礦以及部分糧食、牲畜等物資。
經過數年的努力,這支瓜伊米耶人部落聯盟不僅將勢力擴展至整個帕里塔灣沿岸,還將他們的影響力深入到阿蘇埃羅半島,儼然成為巴拿馬地區除西班牙人外最大的地方勢力。
在這種情勢下,西班牙秘魯總督區不得不開始正視這個日益崛起的印第安部落,準備從其他幾個都督區征調大量的軍隊和物資,試圖一舉擊破這個瓜伊米耶人建立起來的部落聯盟。
要知道,帕里塔灣距離巴拿馬城和地峽棧道僅咫尺之遙,若是任其發展坐大,指不定什么時候就進占了整個巴拿馬,進而隔斷了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間的陸路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