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2年5月9日,下午四時許,在哭娘島西北方海域剛剛爆發了一場不甚激烈的海戰,蔚藍的海面上,漂浮了大量的旗幟、衣甲、木桶,以及尚未沉入海底的尸體,隨著海浪的沖刷,起起伏伏,隨波逐流。
打著“毛”字帥旗的數十艘戰船明顯不愿戀戰,在稍稍脫離戰斗接觸后,很快便往長山島方向遁去。
片刻之后,便消失于茫茫海波之上。
蓋因,再打下去,除了徒增傷亡外,根本無法獲得任何戰果。
數千舟師,洶洶而來,到最后竟然奈何不了這座小島分毫,讓人好生郁悶!
半個多月前,毛承祿在聞知島上的守軍竟絲毫不講武德,把他派去勸降的游擊將軍孫永懷直接給剁了,還將那艘小船也給俘獲了,頓時勃然大怒,隨即揮兵猛攻哭娘島,誓要踏平該島,并屠盡島上所有軍民。
卻不曾想到,一波又一波攻上小島的軍兵,皆被阻于灘頭上,最遠進抵的位置,也不過是堪堪越過那道壕溝。
毛部軍兵一排排的被島上守軍火銃射殺于木寨前,仿佛有一條死亡線,讓人根本無法逾越。
期間,在毛承祿親自督戰下,發動過兩次五百人規模的集團沖鋒,數十艘大小戰船蜂擁搶灘于岸邊,密密麻麻的士兵,高聲吶喊著,以排山倒海之勢,殺向岸邊不遠的木寨。
然而,待部隊以不小的傷亡代價翻越壕溝,準備拆除木寨前那些礙事的拒馬時,震耳欲聾的火炮轟鳴聲驟然響起,密集的葡萄彈如狂風暴雨般將沖至近前的士兵一掃而空。
看著倒下的同伴身上密布的血孔,呈現出的慘烈之狀,士兵們立時被駭得面如土色,士氣也為之一泄,隨即便不顧軍官的呼喝,扭頭朝海灘逃去。
操他大爺的,賊人竟然有火炮,這血肉之軀哪里能跟火炮來拼!
就算以驍勇善戰、悍不畏死而著稱的建奴甲兵,在廣寧城頭遭到火炮轟擊時,那還不照樣掉頭就跑,絲毫不做無謂的沖鋒。
這個小破島,不是被海外番商租借,用以收攏逃難遼東饑民嗎?
怎么島上不僅配有長矛大刀,還有排槍不斷的火銃,更有幾門威力巨大的火炮!?
這哪里是沒什么武備的偏僻小島,分明就是一座防御嚴密、火力兇猛的堅壘要塞!
半多個月的攻擊,毛承祿所部軍兵累計傷亡超過九百余,尸體幾乎鋪滿了岸邊灘頭,已然傷筋動骨,不堪再戰了。
最后搞得所有士兵在聽到登島進攻的命令時,無不畏之如虎,極盡推諉敷衍。
即使在上官強逼之下,也只是在摸到小島的岸邊后,稍遇守軍反擊,便會如潮水般撤到海上。
當毛承祿所部在遭遇黃龍平叛大軍先鋒船隊時,僅一個照面,在未有太多傷亡的情況下,便立即草草收兵,撤往長山島,以圖他舉。
反正也打不下這座小島,莫如趁機借坡下驢,撤圍而走,準備應對平叛大軍的進剿。
前來解圍哭娘島的明軍為黃龍所部前鋒,主將是前協游擊尚可喜。
十日前,黃龍在皮島誓師后,便留副總兵沈世魁等毛帥“外戚”于島上,自督大軍五千余,乘坐舟船百余艘,進剿陳有時、毛承祿等部叛軍。
黃龍命先鋒尚可喜、金聲桓各領千余兵士,撫剿諸島,而他自引大軍徐徐而進,“躬巡各地”,誅叛軍,破賊舟船。
金聲桓離開皮島后,帶兵殺往石城,以期截斷叛軍北上退路。
而尚可喜本欲領兵直搗長山、廣鹿,擊賊軍于腹心之所在。
不過,在臨出發時,總兵黃龍卻改了主意,向他面授機宜,令他先取哭娘島,在擊破毛承祿所部后,再與金聲桓合兵會攻長山、廣鹿。
眼瞧著毛承祿所部逃往長山后,尚可喜并未下令銜尾追擊,而是暫泊于哭娘島北側,派了人登島尋那番商主事人,命其前來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