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況?”鐘明輝攀上瞭望塔后,一邊四下張望,一邊開口詢問道:“又有敵船來襲嗎?”
“回大帥,海灣東北方駛來一支船隊。”值守瞭望塔的護衛伸手指向海面,“俺們數了數,一共有三艘船。……都是大船!”
“哦?……”鐘明輝聞言,心中一動,順著他指的方向望去。
只見三艘帆船依次駛入前方的馬蹄形港灣內,船帆半掛,借助著微弱的風力,不疾不徐,緩緩而來。
雖然距離還很遠,但僅憑肉眼也能看得出來,這幾艘船有著其他船只所沒有的修長體態,整個船身呈現出漂亮的流線形,猶如三只碩大的海洋白鯊。
“咱們新華的船來了!”鐘明輝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隨即向仍保持警惕的護衛說道:“解除警戒,來的是自己人。”
說完,轉身便順著梯子下了瞭望塔。
——
皮島的生活其實是很清苦的。
當然,這個清苦說的是普通百姓。
嗯,準確地說,是隨軍家屬和眾多遼東難民。
早在東江開鎮時,朝堂諸公為了防止毛文龍吃空餉,曾派人登島對其所轄軍力進行過實地核實。
而且,還核實過三次。
第一次,核實是十五萬。
第二次,是六萬。
第三次,是三萬。
為何三次核實都不一樣呢?
原因很簡單,三次核實的人數都沒有接近朝堂心里的“價位”。
在過去十多年時間里,皮島一直在收留從建奴境內逃難過去的漢民。
最高峰的時候,毛文龍所統轄的“軍隊”人數高達二十萬!
對于這個恐怖的兵員數額,朝廷自然是不認的。
若是以此來發餉,得把朝廷戶部的官庫給掏空了。
于是,朝廷不得不反復多次地核實東江鎮的實際兵員,防止這些丘八吃太多的空餉。
毛文龍堅持要求按照二十萬的兵力定餉,而朝廷卻只愿意按三萬人的數量發餉。
可以說,雙方在這個問題上,從一開始就幾乎成水火之勢。
最初的五年,朝廷一共下撥白銀約一百零五萬兩,糧食也只有一百零二萬石。
不過,按照大明官場的潛規則,毛文龍最終只收到了五十五萬兩白銀,糧食七十多萬石。
說實話,這點散碎銀兩,根本就不夠皮島的日常支出。
于是,為了養活東江鎮數十萬“大軍”,毛文龍只好在皮島建立“自由貿易區”,開啟國際貿易,用收來的“賦稅”養活這些“軍隊”。
若是以朝廷下撥的銀兩和糧食,再加上“國際貿易”收入,數十萬百姓的日子應該不至于太過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