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掃部左衛門甫一登上岸來,便看到了前方那座規模頗大的木寨,立時就楞在了當場。
這種堡寨可不是蝦夷人所能建造出來的!
果然如我們猜想中的一樣。
整個寨墻由粗大圓木構成,小半截深埋于地下,四角設有木制瞭望塔,用于觀察和射擊,塔上隱隱有武裝護衛駐守。
寨墻上設有射擊孔,供守軍的弓箭手使用。
每隔一段,寨墻還向外突出部分,建有敵臺,似乎是使用石塊或夯土為原料建成的。
而在寨墻的外圍,還有一道又深又寬的壕溝,內側堆砌土墻,從而增加敵方的進攻難度。
若是以松前藩所筑的福山城相較,這座木寨的規模雖然要小一點,但它的防御力度卻絲毫不弱與福山城。
嘶,這些人到底來自何方?
村上掃部左衛門是松前藩的一名堪務奉行,負責管理蝦夷地的“夷人藩務”,以及確認往來蝦夷地的交易船貿易資格。
他的管理區域基本上以福山城為核心的渡島半島南部和人領地。
十余天前,藩主松前公廣命他帶人巡視整個蝦夷地沿海,并繪制領地地圖,以確認藩地的轄境范圍。
當然,他所領受的任務也不僅限于為松前藩“劃地盤”,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探查是否有外來勢力“侵入”了蝦夷地。
在最近一年時間里,松前藩與北邊的阿依努人交易時,除了頻頻獲得大量蝦夷錦外,還有不少金屬工具,甚至不乏精巧的五金制品,頓時引起了藩內負責貿易的中老的高度關注,并將此匯報給家老,最后呈與藩主松前公廣。
慶長九年(1604年)一月,德川家康向松前藩初代藩主松前慶廣頒發了黑印狀,對松前家在蝦夷地區的貿易壟斷權給予了正式確認。
根據這份黑印狀的規定,自此以后,蝦夷地的領主(即松前氏)自行派遣交易船與蝦夷人交易。
此外,松前藩還必須派遣家臣到所有知行地以及蝦夷地的商站、據點征稅和確認交易船在當地貿易的資格。
由于有了這個規定,位于本部(本州島)的諸藩與蝦夷地之間的來往和貿易都被嚴格禁止。
松前藩直接支配的和人(即日本人)地主要是以漁業為中心產業,由于附近就是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漁場,蝦夷地的漁業捕獲量很大。
除了漁業這一蝦夷地最負盛名的產業外,松前藩還經營著一種非常有名地特產,那就是蝦夷錦。
所謂蝦夷錦并非出產于蝦夷,它實際上是蝦夷人輾轉從黑龍江流域所獲得的一種大明織物。
初代藩主松前慶廣在名護屋謁見豐臣秀吉時便是以此作為貢品,據傳德川家康也曾親言希望松前氏能獻上一整套用蝦夷錦制作的胴服。
此后,該物便成了松前藩向幕府上貢時的必備物品。
然而,松前藩負責貿易的奉行卻從蝦夷人口中意外地獲知,這些蝦夷錦并不是來自遙遠的黑龍江流域,而是蝦夷的東部沿海地區。
包括他們獲得的鐵制工具、五金制品,以及不少陶器、棉布、粗鹽、香料等商品也皆來自那個地方。
聞知此消息后,松前藩上下立即意識到,有一個外來勢力可能已經“侵入”了蝦夷地。
再聯想到此前有數艘漁船在蝦夷東部地區失蹤,說不定就跟這個外來勢力有莫大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