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如此,因為引信的不可靠性,火炮發射爆破彈時依舊存在一定的風險。
炮手稍有耽擱或者操作不慎,爆破彈就會在炮膛里爆炸,從而引發一場悲劇。
可以說,新華軍工部門所制造的爆破彈并不是一個非常成熟的產品,尚待亟需改善和提升。
因而,海軍部門出于安全考量,暫時沒敢將其列為火炮發射彈選項之中。
這要是一個不小心,沒將敵方的艦船打爛,卻因為意外炸膛將自己的船只給引燃了,那可真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海軍部門沒看上這種不成熟的爆破彈,但陸軍在見識了它的破壞力后,卻立時來了興趣。
這玩意,完全可以當做一種特殊武器,在交戰時,用短管火炮集中轟擊敵方密集方陣,或者近距離的重要目標,絕對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可以想象一下,當西班牙軍隊以密集的隊形緩緩推進時,冷不丁地給他們來上這么一發爆破彈,四濺的破片,巨大的爆炸沖擊力,便能在一瞬間就可以打亂他們的陣型,讓其陷入到短暫的混亂之中。
這武器吧,只有用起來,才能促進它不斷改進和提升,最終形成一件完美的殺人利器。
若是因為嫌棄它會有各種問題或者諸多短板,就將其束之高閣,甚至棄之不顧,那如何能提升新華的軍事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呢?
戰爭技術是一門高尚而復雜的科學,在其過程中會促使更多的技術應用與其中,并不斷地迭代和升級,繼而助推技術的發展。
被人稱之為瘋子的尼采曾說過一句很有“哲理”的話,“人類的進步,就是殺人技術的進步!”
呃,恩格斯也有一句名言,“惡,是歷史進步的杠桿。”
比如,頻繁的戰爭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歐洲的技術進步。
火藥武器正在逐漸取代刀劍長矛之類的冷兵器。
而隨著火炮的威力不斷增強,星形堡壘等新型防御工事則應運而生。
海外殖民以及商業勢力的爭奪,促進了一代又一代新型戰船的出現。
武器和裝備的需求,刺激了冶金和制造技術的進步。
火炮的大規模使用,推動了彈道學研究,促進了物理學和數學的發展。
戰爭需求,催生了軍事工程學(比如后來的沃邦攻城法),影響了后來的科學革命。
在更久遠的年代,弓箭作為人類發明的第一件“機器”,它本身就是一件更高效率的殺人武器。
弓箭的出現,在某些時候改寫并主導了戰爭歷史,直到幾千年后槍炮的出現。
火器出現之前,戰爭完全取決于士兵的體力與動作,這些需要先天素養和長期訓練。
火器出現之后,身體技能已不重要,紀律、秩序與無條件的服從成為決定戰爭的關鍵。
在農業時代,野蠻民族依靠騎射等體力優勢可以輕易征服高級文明,但到了工業時代,野蠻民族只能忍受高級文明的降維打擊。
一切戰爭,都是暴力的行使過程,也是暴力技術的比拼。
想比社會建設,科技進步對軍事能力的提高更加顯著。
同樣,軍事也反過來會助推科技的進步。
在未來,工業化時代,所謂的戰爭完全變成了工業生產力和技術資源的大比拼,而人只是技術進步的試驗品和祭品。
對于人類歷史來說,沒有什么比戰爭更能促進技術革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