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栓柱左手牽著韁繩,右手輕輕地撫摸著馬鬃,看著是在安撫馬兒的焦躁情緒,實則在掩飾自己激動的心情。
他的手指微微顫抖,心跳如擂鼓般在胸腔中回蕩。
西夷終于來了!
這個等待已久的時刻,也終于到來了。
一個小時前,隨著軍營中響起悠遠而又激昂的號角聲,打破了午后喧囂的訓練場。
軍官們立時吹起了緊急集合的哨子,尖銳的哨聲立時在空曠的校場內回蕩。
士兵們立即迅速整隊,按照各自所屬單位集合,腳步聲、呼號聲交織在一起,整個軍營瞬間沸騰起來。
軍備倉庫的大門被打開,值班軍官開始有條不紊地發放武器裝備。
像這種緊急拉練的科目,部隊中每個月都會進行幾次,所有的士兵皆習以為常。
然而,今天的氛圍卻與往常有所不同。
空氣中彌漫著一種緊張而又興奮的氣息,仿佛一場真正的大戰即將來臨。
趙栓柱穿戴整齊后,便隨著同伴奔向軍備倉庫,領取騎兵所需的騎槍、馬刀、單眼銃(燧發手槍)、甲具以及火藥、彈丸。
新華的騎兵裝備除了馬匹不如遼東關寧鐵騎外,其他武器和裝備那是遠超對方。
尤其是一副雙面胸甲,仿照拿破侖時代胸甲騎兵的設計,采用精鋼壓鑄,堅韌無比,不僅能防刀槍近距離的穿刺劈砍,在90-100米開外,還能擋住火繩槍的射擊。
胸甲厚度2.8-3毫米,重量僅8.5公斤(前胸甲稍厚重,后背甲較輕薄),比關寧騎兵所裝備的棉甲還要輕2-5公斤(關寧騎兵的棉甲重量在10至15公斤之間)。
除了雙面胸甲外,他們騎兵還配備有一頂鐵盔。
雖然沒有遮面甲和護耳,但這頂內襯軟皮的頭盔卻能在沖陣時,確保腦袋不會被敵人一刀劈開。
當初,在給他們騎兵打制護具的時候,軍方曾要求雙面胸甲在防御性能和重量之間盡可能的維持平衡。
按照要求,護具重量最好不要超過7-8公斤,達成免疫冷兵器攻擊并順便阻擋戰場流矢(或流彈)的效果。
至于面對火槍兵的近距離直射,那不在考慮范疇之內。
也就是說,新華騎兵所裝備的胸甲戰術意圖就是抵御冷兵器攻擊,盡量阻擋手銃子彈,同時力求防住中遠距離射出的火槍彈丸。
至于中遠距離的具體定義,以拿破侖時代全套的雙面胸甲來說,一般能夠擋住一百五十米外射來的步槍子彈、35米外射來的手槍子彈。
當然,說到底,胸甲的主要功能是抵御冷兵器,防彈只是額外附送的功效而已。
不過,穿都穿了,再提升一下防彈性能不是更好?
畢竟,新華的士兵人數太少,不經消耗,只能使勁地堆裝備,恨不得將所有的士兵都塞到一副鐵罐里。
要不是新華騎兵所駕乘的馬匹質量太差,無法拖得動太重的裝備,怕是騎兵的甲具會更為厚重,攜帶的武器會更多。
趙栓柱穿戴完畢后,翻身上馬,立時就感受著胸甲的重量緊緊地壓在了身體上。
所有的士兵臉上都寫滿了緊張與期待,盡管,每個人都知道,接下來的戰斗將是一場生死較量,但他們心中卻沒有絲毫畏懼。
相反,他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興奮與豪情。
然而,他們騎在馬上,穿著一身騷包的裝備,還未在線列步兵面前顯擺個夠,卻收到了長官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