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登陸部隊人數在1300-1400人上下,有火槍兵和長矛兵,還有五門火炮,不過對方沒有騎兵。他們上岸后,第一時間便砍伐了許多樹木,建立了一道簡易的防線,以掩護登陸場……”騎兵小隊副隊長鄧坤一邊匯報,一邊用手指在一副簡易的地圖上比劃著,試圖將西班牙人的情況能清晰地展現出來。
“他們的火槍兵和長矛兵比例大概是多少?”莫天海打斷了他的匯報,眼神灼灼地看著他,語氣中帶著一絲急切。
“比例?”鄧坤怔了一下,似乎在琢磨著這個詞語的意思,“哦,比例呀……,西班牙人的火槍兵和長矛兵的人數大概四六開,而且對方所持有的長矛很長,足有十來……哦,三四米長的樣子。”
“四六開的比例?”莫天海有些詫異地看著他。
你們騎兵小隊的偵查情報準不準?
不是說,這個時期歐洲軍隊的火器裝備率很高嗎?
怎么西班牙登陸部隊會有高達一半以上比例的長矛兵?
鄧坤被對方質疑,顯得有些郁郁,悶聲說道:“我們在樹林里觀察了半天時間,確實看到他們陸續下船的長矛兵數量很多,而火槍兵相對較少……”
“呃,我們可能高估了西班牙人的武器裝備。”旁邊的鄭立輝摸了摸鼻子,苦笑著說道:“他們早年所開創的西班牙大方陣,好像是持有冷兵器的士兵人數居多,但具體比例是多少,咱們也搞不清楚。”
“此前,我們通過詢問那些西班牙水手了解他們的軍隊組成和武器裝備時,他們也是語焉不詳,而且還給了我們好多不同版本。但總得來看,西班牙陸軍里冷熱兵器混編,應該是沒跑的。”
“只是,我們沒想到他們的冷熱兵器比例會這么高。嗯,我猜測,可能是屬于殖民地駐軍的緣故,也就平日里對付一下印第安人暴亂,算是一些烈度不大的治安戰,所以就沒裝備太多火槍。”
“若是西班牙軍隊火器裝備率真這么低的話,你覺得我們所擬定的戰術還能繼續用不?”莫天海沉吟半響,看了看在場的幾名陸戰隊軍官。
戰前,陸戰隊經過兩輪緊急擴軍,兵力已經增加至五百余。
在聞知西班牙艦隊已經殺到家門口后,又立即征召了四百五十名武裝民兵,將總的兵力進一步擴充至近千人。
除此之外,新華決策委員會還下令周邊二十余個印第安部落出丁參戰,組織動員了超過四百多人的仆從兵,作為新華軍隊的“鋒銳力量(炮灰)”。
而且,臨近的廣豐、新寧兩城在經過軍事動員后,也各自集結了數百名武裝民兵,除了確保所屬城寨防守安全外,在必要時候,也能將其盡數拉過來,與始興城的主力部隊匯合,與西班牙登陸部隊展開決戰。
因而,以兵力數量對比的話,新華所能調動的軍事力量是遠遠超過西班牙人的。
甚至,在犧牲必要的工農業生產活動情況下,新華可以動員出三千到四千的兵力,對西班牙人形成絕對的碾壓之勢。
由于西班牙人磨蹭了兩年時間,方才組織遠征艦隊打上門來,讓新華軍工部門得以生產制造出大量武器裝備。
目前,新華陸戰隊共計裝備(庫存)有“31-甲式”燧發槍八百二十余支,輕型陸戰炮十二門,長矛兩千余支,弓兩百余張(主要裝備于印第安仆從兵),以及大量土制手榴彈(手擲瓦罐炸彈)。
另外,新華軍工還生產了三百余副騎步兵胸甲和千余頂鐵盔,用于裝備陸戰隊官兵。
可以說,為了應對西班牙大軍的入侵,新華這兩年來幾乎傾盡所有力量,甚至犧牲了部分民用商品的生產,以此來加強軍工的生產規模,恨不得將新華的每一名士兵都武裝到牙齒。
按照此前的戰術演練,新華陸戰隊皆以敵人全火器化裝備為假想敵,主要以線列步兵戰術為主,憑借自身火槍的性能優點,跟對方玩排隊槍斃。
至于冷兵器部隊,也不是沒有組建,但多為民兵和印第安仆從兵,并且是作為輔助性力量,在戰陣迎敵時,一般是將其安排于火槍線列的后方。待兩軍近距離短兵相接后,才會讓線列火槍兵讓出位置,沖至最前排,從而維持整個部隊的戰線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