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量移民的到來,啟明島的社會生活,乃至自然環境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大明移民的大批涌入,使得沿海大片荒地和森林被開墾為肥沃的農田。
大大小小的屯殖點星羅棋布,特別是在啟明島東南沿海出現了始興、廣豐、新寧等人口較為稠密、經濟也得到初步發展的小城鎮。
這些城鎮不僅是農業生產的中心,也逐漸成為手工業和貿易的集散地。
人們在這里安居樂業,生活條件日益改善。
此時的新華境內,地多人少,只要肯勞動,除了實在愚不可及的土人之外,大多數人都能在完成約定的服務期后,獲得一份屬于自己的土地,積累一筆可觀的財富,成為一名讓人羨慕的有產者。
發財致富、出人頭地是這樣的可望又可及。
因此,所有的移民們無不慶幸能來到這片充滿希望的所在,并且都在盡心盡力地經營自己的事業,為一個美好的未來而努力拼搏著。
一些農人在農閑時會狩獵動物、獲得皮毛,也會在漁汛期,抄著簡易的漁網或者木桶,在溪流河道中捕撈不計其數的洄游鮭魚。
還有些農人則在地方政府的鼓勵下,并在船匠的簡單培訓后,將林中的喬柏(即西方紅柏)、黃柏(即阿拉斯加黃柏)、松杉等樹木砍伐后,烤制柏油、松香,然后售于造船廠,或者以零工的方式直接參與造船。
這些手工業活動不僅增加了收入,也為啟明島的造船業提供了重要原料和輔助勞動力。
以后世的技術眼光來看,即使到了18世紀中期,船舶的發展也沒有出現突破性的進展。
船舶其實就是一種機器設備,按理說應該能夠得到相應的技術改進。
由于戰爭的因素,海上貿易發展得也是極為迅速,船舶技術沒理由保持如此長的時間而沒有太大的改進。
蓋因,在波瀾壯闊的大航海時期,一些非常引人關注的航海發現是由一些本來并不顯眼的小船完成的。
在經驗豐富的航海能手的駕馭下,普通的木帆船也能證明自身是一種令人滿意的工具。
因而,對船舶進行改進的需要并不迫切,人們也沒有將新的數學和物理理論引入到船舶設計當中。
通常情況下,船舶制造者一般不太重視理論,而是根據自己的經驗力求尋找代表著折中了各種相對因素的成功設計。
而啟明造船廠自建立以來,就始終堅持將理論和實踐加以相結合的生產方式,在建造新型船舶時,會通過數據論證,并在試驗水池進行反復試驗,以期在船舶建造的初時階段就將各種不符設計的要素加以改進和優化。
這種科學的方法使得新華的造船技術在很短的時間里便已逐步趨近于這個時代,甚至在某些設計理念上超過了許多歐洲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