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我知道錯了。”田小冬低著頭認錯。
“嗯,切記,在京師期間務必要謹言慎行,不要信口開河,更不得胡言亂語。”孟勝新放緩了語氣,沉聲說道:“要不然,被某些有心人聽到了,不說壞了我們新華的大事,還要誤了自己的性命。”
“是,老師!”田小冬躬身應道。
“去問問會同館的主事,朝廷禮部的官員何時才會接見我們。”
“是,老師!”田小冬應了一聲,便轉身朝屋外走去。
“唉,這大明朝廷呀,做事可真拖拉!”孟勝新將桌上的邸報資料收拾了一番,然后拿出一根細繩,將其捆成一扎,塞到了一個皮包之中。
兩年前,新華數艘戰船配合東江鎮奇襲登州港,然后經總兵黃龍的報捷文書抵達京師,新華的名字也第一次落到了朝廷諸多大佬的案頭上。
隨著黃龍受賞獲封,一些朝廷官員,尤其是兵部開始關注這個來自異域大陸的“藩國”。
新華曾協助東江鎮擊退建奴的進攻。
新華曾在東江鎮叛將陳有時攻打苦娘島(今遼寧海洋島)時,給予叛軍重創。
東江鎮水師在數艘新華炮船的掩護下,一舉摧毀登州叛軍的水師舟船。
東江鎮在新華資助的數門火炮助力下,成功擊退建奴對旅順的襲擊。
新華售于東江鎮三十只燧發火銃,威力巨大,百步之外可透甲。
新華以低于當地市場價格,向東江鎮大量出售暹羅、占城稻米,以換取遼東饑民。
新華賑濟登萊難民,收容數千孤苦無助婦孺兒童。
……
更為重要的一點,這個自稱新華的小“藩國”居然是一群華夏遺民所建立的。
他們說漢話,書漢文,習漢俗,行漢禮,儼然就是一個華夏王國。
這頓時引起了不少朝廷官員的關注,并派出小吏與之進行接觸和交流。
去年三月間,東江鎮總兵黃龍上書朝廷,言及,新華想要對我大明進行一次正式“朝覲”,以期建立雙方之間的“朝貢關系”。
一個異域番邦小國想要對天朝上國朝覲,在朝堂諸公看來,并不是什么新鮮事,更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在洪武、永樂年間,我大明王朝正處于煌煌極盛時期,那可是萬邦來朝,想要來上貢朝覲的番邦小國無以計數,我們都不稀理睬。
甚至,有些番邦為了想來我大明朝覲,還一度鬧出“爭貢”的糟心事情。
然而,時移世易,隨著大明王朝日漸勢衰,外有蒙靼、建奴肆虐北境,內有流民暴亂不止,許多藩屬國已不再像以前那般勤勉,頻繁地前來上貢朝覲,朝廷威勢似乎也難以彰于周邊。
就連最為忠誠的朝鮮王國,在建奴的軍事打擊和武力脅迫下,也有許久未曾來大明朝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