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東江鎮就是從新華人手里獲得了數門火炮,從而能屢次擊退建奴的進攻。
去年四月,建奴為了策應孔有德、耿仲民等叛軍跨海登陸遼東,曾出動萬余大軍進逼旅順,但遭到黃龍所部強力反擊,憑借城頭數門新華所提供的火炮,大破建奴,斃傷無數,使其鎩羽而歸。
兵部官員也曾親自在旅順點驗了那幾門火炮,工藝和性能皆屬上乘,鑄造水平堪稱“精品”,而且重量也明顯比兵仗局所造火炮要輕得多。
看到這些火炮后,一眾兵部官員頓時見獵心喜,詢問總兵黃龍后,還得知新華人愿意向大明售賣此等利器,而且價格要遠低于壕鏡佛郎機人所售火炮價格。
要知道,兩年前,孔有德、李九成、耿仲民等叛軍肆虐山東、登萊,不僅給地方民生造成巨大的破壞,還將朝廷苦心數年鑄造的火炮盡數據為所用,以對抗朝廷平叛大軍的圍剿。
去年四月,經過半年多的圍攻,叛軍終被朝廷所攻滅,但落在他們手中的數百門火炮也全都被毀損,令朝廷損失慘重。
更糟糕的是,數百名經驗豐富的火炮鑄造工匠也在戰火中殞命,使得工部兵仗局在短時間內,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之困。
而如今,重建遼東防線,抵御建奴南侵,對火炮是極為依賴,需求量很大。
若是,這個新華能以較低的價格向我大明售賣火炮,那也不是不能與之接觸和交往。
經過再三核實,朝廷終于確認新華是一個偏居于新洲大陸“王國”,而非前來騙朝廷賞賜的番邦商人。
既然對方仰慕我大明天朝,不惜萬里之途也要來上貢朝覲,以期建立宗藩關系,那就允其進京來吧。
此番,不僅可以從新華人手中購置一批威力巨大的火炮,還能提振一下漸趨頹廢的朝廷威勢。
因為,正值我大明多事之秋,一個遠在萬里之外的番邦小國上趕著跑來上貢朝覲,多少能讓崇禎皇帝和朝廷諸公緬懷一下天朝上國的余暉。
孟勝新在收到大明朝廷傳來的“外交文件”后,頓時喜出望外。
只要跟大明建立“外交關系”,那么新華就能在大陸擁有一個合法而可靠的身份,可以依照朝鮮、琉球之例,獲得朝貢貿易的權利。
當然,也可以仿葡萄牙人之舉,在大明沿海獲得一個穩固的貿易據點,享受相應的市舶貿易權利。
甚至,可以借助同為華夏血脈的親近關系,能獲得在大明境內自由“行走”的權利,籍此招攬工匠、藝人,以及大量的人口資源。
于是,他在廣州尋了幾名深諳藩國朝覲事務的牙人,按照大明朝廷的要求,制定了相關的國書、使節身份證明。
同時,根據藩國朝覲的慣例,還準備了相應的貢物,三門火炮、二十支燧發槍、精煉寶刀三十把、一百張上等皮毛、三面琉璃鏡、黃金一百兩,精煉鯨油十桶。
除了火炮和火槍需要從哭娘島準備外,其余貢物皆從廣州商站提取,然后按照大明禮部發來的堪合,從廣州出發,一路北上。
是的,大明對新華的朝覲之旅規定了既定的線路,不得隨意更改,更不能棄陸乘舟,從天津或者登州上岸。
大概,是想通過這種方式,讓這個海外番邦小國可以在路途之中領略一下天朝的幅員遼闊,感受一下民間的繁華富裕。
一切準備停當,今年二月,孟勝新便帶著三名學生、十余名商站伙計,在大明地方政府一站又一站的接力護送下,于五月來到京師,并入駐朝覲使者所居的會同館,等待朝廷的安排。
然而,這么一等,竟然等了兩個多月,期間除了禮部的一名六品主事過來探問,收取了新華的國書和貢物清單后,便再無人理會,將他們一直給晾在了會同館。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