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致命的是,大明制度性的潰爛,讓他們的軍事問題也變得更為嚴峻。聽說,當今首輔溫體仁在絆倒上任首輔周延儒的諸多攻訐中,其中有一條就是將兵部火器制造經費挪作黨爭經費。”
“七月建奴入寇宣府,內閣曾召命兵部調神機營前出張家口,以為京師屏護,但遭到兵部尚書張鳳翼的拒絕。有市井傳言,神機營為掩蓋巨大的空額,大量臨時征召潑皮無賴充入軍中,而這位張尚書深諳此中詳情,害怕神機營貽誤軍機打了敗仗,從而連累到自己,所以才不允許神機營出京御敵。”
“大明怎會如此……”
“唉,大明的問題可以說已經是積重難返,無以救治了。”孟勝新嘆了一口氣。
“老師,那我們接下來該怎么辦?”
“怎么辦?”孟勝新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精光,“大明朝廷雖未全數應允我們的要求,但已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門縫。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借助這扇門縫,慢慢地將門開得更大一點,逐步擴大我們的影響力。”
“至于大明的局勢,我們只需繼續提供支持,靜待時機。只要能勉力幫著大明能多撐一時,就撐一時,以便我們新華可以從中最大限度地獲取一些人口和資源。”
“大明真的……”田小冬欲言又止。
他們雖然從小被新華收養,并在他們的悉心撫育和教導下長大,但他們卻一直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多少有一點牽絆和寄托。
若是大明就此頹勢下去,繼而覆亡消散,說實話,他們心中還是有點……不落忍。
因為,在孟勝新的影響下,他們這些失孤乞兒也生出了一絲家國情懷。
他們對大明還有有點感情的。
“算是病入膏肓,已然回天乏力了……”孟勝新搖搖頭嘆息道。
就大明目前的局勢,天災不斷,流民遍地,再加上建奴時不時地打上門來,使得大明政府根本無法平復國內諸多問題。
而且,以這個時代的生產力和技術水平,也難以應對如此規模和范圍的自然災難和劇烈的社會變亂。
不過,在這種情勢下,也并非完全沒有辦法。
只要以史為鑒,就會發現我們的老祖宗們在面對此種情況時,最好的選擇就是四個字--以拖待變。
猶記得,各種歷史文獻中記載,崇禎十七年(1644年)后,大明境內此起彼伏的自然災荒和瘟疫突然間就消緩下來,整個形勢也在一天一天的迎來好轉。
若是,大明(崇禎)能有一點耐心,做事不那么地急切,也不要將自己手里的本錢一下子全都梭哈了,說不定還真的可以熬到曙光來臨的時候。
說實話,在自己血槽將空之時,真的不要急著反攻,更別總想著畢其功于一役。
而是以保存實力、保全自己為第一目標,不輸當贏,能拖一時算一時,以等待轉機的到來。
而做到這一點,最需要的就是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