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他被分配在新華木器廠里做工,很快便因為精湛的手藝獲得重用,并從初級工匠晉升到資深大匠,成為廠里最為優秀的木匠之一,獲得的薪俸也讓他過上了安穩的日子,總算重拾生活的信心。
倘若,就這般繼續下去,自己就算不能大富大貴,但衣食無憂倒也根本不是難事。
可是,去年間新華政府發布了一條鼓勵民間工商發展、促進手工業興起的政策,仿若一道曙光,瞬間勾起了他蟄伏已久的心弦。
按照新華政府的政令,任何個人或者團體組織都可以創辦獨立經營的工商實體,在政策上和金融上,也將獲得政府一定程度上的扶持。
他就此事試探性詢問過木器廠的管事,也得到了肯定的答復。
而且,管事還告訴他,為了促進新華工商業的發展,一些政府控制并主導的產業和工坊也將適度地脫離政府,轉而向民間資本轉移。
比如,他們所在的木器廠就在考慮進行某種形式上的體制變革,政府會逐步將手中所掌握的股本慢慢轉移至個人或者團體,從而實現那個什么“市場化”經營。
李茂才聞言,立時敏銳地從中發現了一個機會,那就是以自己的祖傳木匠手藝,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木工坊。
新華每年移民人口這么多,對于各式家具木工的需求,定是極為龐大的!
當他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向始興城工商管理處遞交建立私人作坊的申請后,立時獲得了政府的批準,而且還極為熱心地提出要予以他資金信貸支持。
但他本著謹慎的心理,婉言拒絕了政府的諸多支持手段,表示自己所建立的木工坊不過是一個不起眼的“小買賣”,不值得政府這般大費周章地參與進來。
開什么玩笑,要是答應了政府的資金注入,別到最后,自己一手創辦的工坊做大以后,反倒又成了官家的產業。
那時候,自己怕是哭死都來不及!
當然,他也不是一個人單槍匹馬,獨立創辦一家木器坊。
同為新華木器廠的一名木器匠人也有出來“創業”的想法,他們兩人簡單商議后,立時一拍即合,達成了合作意向。
畢竟,手藝再精湛,但木器一整個工藝流程做下來,也不是他一個人就能全部搞定的。
木料加工、制作、上漆、組裝,一道道工序下來,耗時費力,委實不能依靠一個人獨立完成。
有個合作伙伴參與進來,不僅可以分擔市場風險,而且在做貨過程中也能搭把手,事情做起來也稍稍松快一點。
如今,木材已經備好,工坊也即將開啟新的篇章。
李茂才望著車窗外漸遠的街市,心中滿是對未來的憧憬。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