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破浪號”來到這個世界后,很是郁悶了一段時間。
在開拓起步階段,其他學員兵不是領兵打仗,就是勇于地方拓殖,最不濟的也會就任“國企”領導職務,為新華的工商業發展出一份力。
鄧智宸出生土豪家庭,耳濡目染之下,在商業方面多少有幾把刷子,按理說更應該主持新華貿易事務方面的工作。
但委員會主任羅振輝和副主任李顯清卻將他安排為政府財政的負責人,理由就是他從小會理財。
他曾多次向同學吹噓,在上小學時,就掌握了數十萬元的資產,然后經過多年的打理,考入海軍艦艇學院前,更是讓這筆錢滾到了近千萬的規模。
嗯,既然會理財,也從小就跟錢打交道,那便為新華政府掌管錢袋子吧。
鄧智宸在獲得這個任命后,懵逼了許久。
不是,我從小跟錢打交道,那是因為家里的長輩在不停地給塞錢呀!
至于理財,從數十萬增值到近千萬規模的龐大資產,那也是我純粹在吹牛逼,當不得真。
至于看得懂企業財報、能編的了會計表格,那也是我走馬觀花,僅了解點皮毛,財務管理真的不是很精通呀!
可看到其他穿越眾在各個行業和部門中都做得風生水起,頗有建樹,鄧智宸自然不能打退堂鼓,說自己不行。
沒錯,男人就不能說自己不行。
于是,他也只能硬著頭皮,開始從事財政方面的管理事務工作,為整個新華當起了大管家。
好在,剛剛接手的時候,新華的整個體量并不大,人口千把人,工礦企業三五個,剩下的全都是開荒種地,財政管理的工作還是比較簡單。
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在剛剛接手工作的時候,一般情況下都是不太勝任的,也都是通過一邊糊弄著工作,一邊自己摸索著,邊學邊干,最后慢慢地上手,并最終總結和歸納出自己的工作思路,建立起一套像模像樣的流程和制度。
一個國家的財政制度,無非就是收入、支出、預算等問題,以及根據經濟發展情況出臺相應的財政政策,對國家總體經濟進行合理調控。
但是,從具體的稅收、債務和非稅收問題,到經常性支出、資本性支出、社會保障與福利,以及公共投資等實際情況時,卻是一整套極為專業而又繁復的社會綜合管理體系,需要進行統籌兼顧,全面考慮。
任何一個細微環節的疏忽,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導致整個經濟體系失衡。
經過數年的潛心琢磨,再借助著回憶后世一鱗半爪的國家財政體系,鄧智宸硬是靠著一己之力,搞出了一套比較符合當前新華國情的財政管理制度。
但是吧,新華草創至今,雖已逾十年,可大多數部門和人員仍在延續著粗獷式的發展慣性,別說精細的財政制度,就連處事方法也甚為不規范。
在很多人眼里,只要最后能將事情做成了,做好了,過程中的精細化管控并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