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期,荷蘭人就是憑借這種極為高效的運輸船,逐漸主導并壟斷了全球貿易,尤其是支撐了其波羅的海“母貿易”和大西洋三角貿易,最終成就了他們海上馬車夫的赫赫威名。
根據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數據反饋,一艘標準弗魯特船(載重約200-400噸)的載貨空間利用率可達85%以上,而同期其他船型普遍在60%-70%,這一效率優勢使荷蘭商船的運輸成本比競爭對手低30%-40%。
不過,這種船型是純商用的,專為高效貨運設計,通常是三桅,簡化帆裝(蓋倫船和西班牙大帆船為了滿足遠洋航行,通常為3-4桅,復雜帆裝),并且也沒有任何武裝配置,吃水也較淺,若是遇到武裝海盜船或者海上敵對勢力,幾乎沒有任何反抗的力量。
但是,在“人煙稀少”的太平洋沿岸,新華商船卻無需擔心海上劫掠的風險。
自兩年前,新華與西屬墨西哥殖民當局簽訂停戰合約后,曾“喧鬧”一時的太平洋地區也恢復了昔日的和平和寧靜。
新華所屬的船只盡皆投入到繁忙的移民運輸和利潤豐厚的走私貿易之中,而西班牙人則繼續安安心心地轉運他們從秘魯、智利等殖民領地搜刮而來的黃金和白銀,偶爾再跑一趟跨太平洋貿易。
呃,由于新華的深度介入,西班牙經營數十年的馬尼拉大帆船貿易已呈逐年衰敗的跡象,貿易頻率從此前的一年一航或兩年一航,變成三年一航。
即使如此,投資跨太平洋貿易的商人和投資者也是應者寥寥。
可以預見,跨太平洋貿易將隨著時間的推移,終將為新華人所慢慢控制,而西班牙人辛苦建立的貿易網絡也會逐漸衰亡。
既然可以正經做生意,那打打殺殺就不符合新華的“氣質”了,自然要跟西班牙人一道努力維護太平洋地區的和平和穩定。
這個時期,太平洋地區,尤其是美洲西海岸尚處于全球貿易真空地帶,除了偶爾會引來幾個試圖搶劫西班牙人運寶船的海盜外,根本沒有太多的外來勢力染指這片海域。
所以,在新華人看來,太平洋海域算是相對安全的,即使往來的運輸船沒有任何武裝,也無需太過擔心。
倘若,運氣實在糟糕,不小心遇到某個來太平洋海域“找食”吃的歐洲海盜船,那也只能自認倒霉。
船員們唯一能做的,便是在心底虔誠地祈求老天的庇佑了。
是的,這種船就像物流業的重型載貨卡車,雖然運輸高效而廉價,但也犧牲了速度,在輕巧靈活的海盜船面前,很難逃得脫,最后只能淪為待宰的羔羊。
而西班牙大帆船以及傳統蓋倫船,則屬于裝甲運鈔車,安全是安全,但使用成本則會高得嚇人。
三日后,“昌隆號”駛抵永寧灣(今舊金山灣),穿過兩岸高聳的岬灣,再行十余公里,緩緩停靠于隱于半島(此時原阿拉米達尚與奧克蘭地區相連成一個半島)后方的永寧堡(今加州奧克蘭市)碼頭,受到數十名駐守人員的熱烈歡迎。
永寧堡建于去年二月,各項設施雖未全部完善,但在這片蠻荒的土地上,卻是一座極具文明象征的“大集鎮”,更是成為周邊原住民部落的主要貿易集散地。
今年三月,經過一次人員補充后,永寧堡拓殖人員共有八十余人,再加上裝備了大量火槍和刀劍,對四下的土著部落形成絕對的碾壓之勢。
更讓人生畏的是,木寨的幾面護墻上,還布置了幾門火炮,黑洞洞的炮口散發出冷幽的光芒。
當然,這火炮并不是用來對付土著部落的威脅,而是數千里之外的西班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