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曾經高高在上的歐洲進口呢絨,在新華呢絨面前迅速敗下陣來。
不到一年時間,歐洲進口呢絨的市場份額便縮水了五成以上,使得那些歐洲走私商人們要么含淚折價甩賣,要么不甘地運到其他地方,再去找尋下一個空白市場。
就在本地眾多呢絨工坊主還在觀望猶疑之際,這些便宜的新華呢絨開始慢慢影響到了他們的生意。
首先,受到沖擊的便是羊毛市場。
墨西哥市場上的羊毛價格開始出現了小幅上漲,使得呢絨工坊主立時感受到巨大的成本壓力。
但是,他們卻不敢擅自將呢絨布料提高售價,生怕僅有的客戶也會流失。
原本以為,羊毛收購價格的上漲只是短期的市場行為,當大多數呢絨工坊主全都減少采購數量,那么在面對需求不足的情況下,那些飼養了大量綿羊的種植園主一定會主動將價格降下來,然后求著他們去購買。
然而,市場行情的發展并未如他們所愿。
羊毛價格依舊堅挺,甚至到了去年夏天,羊毛生產淡季時,價格不僅沒有降下來,反而還略微上漲了一點。
很明顯,除了墨西哥當地的呢絨工坊主外,還有另外一個財大氣粗的買家,在源源不斷地收購羊毛,將整體價格一直維持在高位。
那個買家,自然是北方的新華人。
他們在大量收購墨西哥地區的羊毛,將其再運回自己的領地,然后加工成一匹匹色彩艷麗、質地柔軟的呢絨布料。
可問題是,他們如何在經過這么遠的距離往來運輸、羊毛原料成本價格還稍稍提高的情況下,將他們生產出的呢絨產品賣得這么便宜?
在墨西哥地區,他們打敗了進口的歐洲呢絨,正在逐步占領高端市場。
而那些囤積了大量歐洲呢絨的商人們為了減少損失,除了將其大量轉運至利馬、波哥大、查爾卡斯、基多、圣地亞哥等暫時未受到波及的市場外,還以價格折扣的方式進行大甩賣,更是沖擊了墨西哥當地呢絨工場的銷售渠道。
有人根據市場反饋,曾做出了一個估算,在新西戰爭結束后的一年時間里,整個墨西哥地區可能涌入了三千到五千匹新華呢絨。
而到了去年,這個數字則快速增長到一萬至一萬五千匹。
這是一個非常夸張的數字,也是一個令所有墨西哥呢絨工場主心驚的數字。
新華人在賣出了這么多呢絨產品之后,會不會將價格進一步調低,從而搶奪本屬于他們的中低端市場?
如果真是這樣,他們這些本地的呢絨工坊,恐怕連最后一絲生存的希望都將破滅。
“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必須要行動起來!”最大的呢絨工場主洛佩斯·德·維加大聲拍案,燭光隨之劇烈晃動:“那些新華呢絨全都是走私而來的,我們要向市政官和稅務官請愿,讓他們盡數收繳市場所有售賣的新華呢絨。”
“沒用的。”花白胡須的馬丁內斯搖搖頭說道:“要是市政當局和稅務稽查官想要收繳那些非法走私而來的新華呢絨的話,早在去年他們就該有所動作了。而現在發生的一切說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