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在黑鯊島上,我在與新華人溝通交流時,他們曾向我兜售一個宏大的設想。”阿隆索說道:“他們說,墨西哥有豐富的白銀,還有數不清的牛羊牲畜以及羊毛、皮革,秘魯有可可、甘蔗(沿海地區如特魯希略)、羊駝和汞礦,智利有銅礦和硝石,新格拉納達有胭脂紅、靛藍等染料,而新華則能提供各種工業制成品,這樣一來,幾個地區完全可以構建一個自給自足、循環流動的跨太平洋貿易網絡,形成一個完美的經濟生態圈。”
“完美的經濟生態圈?”老加爾薩咀嚼著這個新鮮詞匯,臉上顯出一絲異色,“若是我沒猜錯的話,這個所謂的跨太平洋貿易網絡是以新華人為主導的,是嗎?”
“墨西哥和秘魯的白銀作為通用貨幣,支付給新華購買工業品,新華工業品以高效的生產方式,制造出工具、武器、紡織品等,以此來提升整個美洲地區的生產效率。”
“智利銅、硝石支撐軍工和礦業,新格拉納達染料提升紡織品附加值。”
“秘魯羊駝毛、墨西哥羊毛被新華加工后返銷,形成產業循環。”
“哦,對了,還有勞動力流動,新華不斷加大引進移民,我們美洲領地整合境內印第安奴隸,或者從非洲進口黑奴,填補人力缺口……”
“父親,你真是太睿智了,新華人說的大概就是這樣……”阿隆索對父親的精準總結,佩服得無以復加。
“那新華人有沒有說過,我們美洲地區現存的眾多工場和作坊該怎么辦?”老加爾薩幽幽地說道:“難道,那些工場都要像呢絨業一樣陷入生存危機之中,或者最終消亡?”
美洲地區盡管工業發展落后,技術也甚為低下,但經過近百年的頑強生長,還是發展出了許多事關民生的產業。
比如,紡織業,本地作坊用引進西班牙本土的美利奴羊毛生產粗呢,雖然質量遠遜于歐洲和明國產品,但也能勉強可供礦工和農民使用。
還有當地印第安傳統工藝的延續,生產未漂白的廉價棉布,用于奴隸服裝和日常包裹。
在普埃布拉和瓦哈卡有少量桑蠶養殖,生產劣質生絲,多用于宗教刺繡。
除了紡織業外,還有金屬加工,薩卡特卡斯、瓜納華托等礦區的銀匠打造宗教圣器、餐具,部分出口歐洲。
還有技術源自西班牙巴斯克地區的銅器,生產鍋具、馬具配件。
依賴從本土進口生鐵,殖民地少量煉制,可以制造簡單的農具和工具。
另外,還有陶瓷(彩釉陶和粗陶)、食品加工(蔗糖生產、可可加工和龍舌蘭酒釀制),涉及到殖民地生活的諸多方方面面。
這些手工業品有一個簡單分工,印第安人一般從事棉麻紡織、陶器,混血種人主導皮革、木工,而白人則掌控銀器、奢侈品貿易。
這些商品絕大多數是供殖民地內部消耗,唯有白銀、染料(胭脂蟲)和少量奢侈品能參與全球貿易。
依著新華人所構想的“完美經濟生態圈”,以后這些殖民地的手工業就不要再存在下去了,全都由新華來提供。
新華生產的工業制成品不僅品質上乘,而且價格親民,絕對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整個美洲地區民生福祉。
那么,這樣的話,將置西班牙本土的貴族老爺和貿易壟斷商人于何地?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