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占了濟州島。”衛仲龍說道:“如此,我們便能控制整個對馬海峽,確保北瀛島至大明之間的海上通道。”
“那我們需要在北瀛島下達動員令,至少征召三千武裝民兵和八艘武裝商船。”
“現在正值秋收……”
“呃,那就先征召五百人,將人運到連山港(今對馬島比田勝港),做好攻擊準備。待秋收結束后,便征調更多的民兵參與進攻。”
“好,就這么辦!”衛仲龍點點頭,同意了齊永澤的建議,隨即又想到了什么,“我們要不要通知一下哭娘島鐘明輝(今遼寧海洋島)那邊?”
“那是自然。”齊永澤笑著說道:“他說不定早已收到消息,并據此做好了相應準備。”
“準備?……他會做什么?”
“他說不定會鼓動東江鎮,趁著建奴主力全出之際,抽冷子對建奴后方發起奇襲。”齊永澤說道:“當然,也有可能跟咱們一樣,也去朝鮮趁火打劫,擄些人口和物資。”
“你說,這朝鮮就真的沒法救了嗎?”衛仲龍頗為惋惜地說道:“這要是建奴將朝鮮徹底收服了,那他們就相當于獲得了一個穩定的大后方,并且還間接擁有了源源不斷的人力和物資供應渠道。”
“就朝鮮人戰五渣的軍力,比明軍還不如,咱們如何去救?一個不小心,就將自己給陷進去了。”齊永澤搖搖頭說道:“再者說了,咱們北瀛島拓殖隊這點本錢,在建奴十余萬大軍面前,哪里夠看。”
“若是,朝鮮人自己但凡爭氣一點,在遭到建奴大舉進攻時,能采取全民抗戰,哦,不是,全民抗奴,給對方來一個人民戰爭,說不定還有那么一丟丟機會將建奴給耗走。”
“最關鍵一點,就是朝鮮君臣不要跪得太快,要表現得像崇禎一樣硬氣。”
“呵呵,朝鮮人要是能這般硬氣,哪至于被建奴一直摁在地上摩擦。”衛仲龍笑了起來。
“說的是呀!與其指望朝鮮人自己雄起,那還不如派出幾艘武裝商船殺到漢陽城下,將朝鮮君臣給撈出來,然后挾天子以令諸侯,讓朝鮮軍隊連續不斷地向建奴發起襲擊。”
“待耗走了建奴,挽救了他們的國家,我們就可以向朝鮮人討點賞賜,人口、金銀、物資,乃至土地,統統都允予我們。”
“哈哈……”
“哈哈……”
兩人皆不由大笑起來。
言語間,盡是對朝鮮王國的嘲笑和調侃。
“哎,我覺得你這個主意好像還不錯。”
“是嗎?那就寫封信,讓鐘明輝試著操弄一下。”齊永澤不以為意地說道:“要是真的在建奴大舉圍攻下,將朝鮮君臣給救了出來,便讓他們送上幾座島嶼給我們。”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