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龍建立東江鎮之初,曾占據以皮島為中心,包括遼海諸島、旅順堡、寬甸堡、鎮江堡以及朝鮮王國境內的鐵山、昌城等據點,擁兵十余萬,收攏遼民數十萬。
雖然,毛大帥對建奴戰績多有虛夸之嫌,但東江鎮的存在卻極大地牽扯了后金的兵力,使得后金在與遼東方向明軍作戰時,不得不分兵兼顧后方,時刻擔心東江鎮摸了它的后路。
除此之外,東江鎮的存在,對于穩定大明在遼東地區的人心士氣也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在大明接連失地、后金勢力不斷擴張的形勢下,東江鎮作為大明在遼東的一個重要據點,讓無數遼民看到了大明收復失地的決心和希望。
在建奴無情的壓迫和殘害下,許多遼民紛紛投奔東江鎮。
毛大帥對這些逃難而來的百姓也是極盡安撫和組織,既增強了東江鎮的實力,又避免了更多百姓被建奴擄掠或殺害。
以皮島為核心的遼東諸島,面積狹小,土地貧瘠,容不下太多逃難遼民,東江鎮遂將大量遼民安置于鐵山、昌城、旅順等地。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鐵山城是東江鎮在朝鮮境內最重要的屯田基地,曾一度收容了約六七萬遼民,并駐有官兵五千余人。
是時,鐵山城設有一城、四堡、二十一墩、一百三十余屯殖點,與海上的皮島形成掎角之勢,互為依靠,是東江鎮陸上防御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天啟七年(1627年)和崇禎元年(1628年),后金兩次大規模進攻朝鮮和東江鎮,鐵山城被攻陷,并遭到后金的徹底破壞,遂就此為東江鎮所廢棄,淪為一片荒野。
然而,在崇禎六年十一月(1634年),始終龜縮于皮島的東江鎮沈世奎所部,卻突然派三千余官兵登陸朝鮮海岸,然后征發數千朝鮮民夫,重修鐵山城。
盡管已是初冬時節,地表也已上凍,但沈世奎卻絲毫不顧氣候嚴寒,不斷四下“征調”朝鮮民夫,在不到兩個月時間,陸續修復了鐵山城及附近兩座小堡,初步建立起防御工事。
當后金聞訊派出哨探前來查看時,赫然發現鐵山城已重新矗立在海邊,其規模、型制更勝往昔。
更讓后金哨探驚愕的是,城頭還部署了數門火炮,黑洞洞的炮口,遙遙指向北方。
后金當即派出使者前往漢城,要求朝鮮出兵驅逐東江鎮,拆除鐵山城。
但朝鮮方面卻以各種理由推諉拒絕,不斷聲言朝鮮軍力孱弱,無力驅逐東江鎮。
待天氣轉暖、鴨綠江化凍后,東江鎮水師便不斷往來游曳于江中,暫時熄滅了后金試圖派兵攻打鐵山城的企圖。
經過兩年持續不斷的建設,鐵山城的防御也日漸完善,不僅可以完美地衛護皮島核心本部,而且還成為東江鎮鍥入朝鮮境內最為重要的軍事支點。
“若是面對數萬建奴大軍圍攻,此城可堅守幾時?”沈世奎全副披掛地站在鐵山城頭,伸出一只手,輕輕地拍了拍城垛。
“回總鎮,若是糧械充足,卑職可守……半年以上。”皮島左協參將何日德沉聲回道。
“很好。”沈世奎點了點頭,“若是建奴冬日來攻,你能堅守半年以上,那必然可以捱到港口化凍之時。只要天氣轉暖,我東江水師往來支援,定不會讓你的孤守鐵山。”
“總鎮……”何日德猶豫了一下,低聲問道:“建奴當真會冬日來攻朝鮮,并順路擊我東江?”
“這幾個月,建奴厲兵秣馬,不斷籌集糧草,調動軍力,難不成就是為了嚇唬我們?”沈世奎笑著說道。
“那建奴會不會再次突入長城,進攻京畿地區?”
“呵呵……”沈世奎搖了搖頭,說道:“到了冬日間,若是建奴突破長城,攻入京畿,他們什么也搶不到,反而會面臨一座座堅城壁壘,到最后會撞得頭破血流的。”
“那么建奴攻入朝鮮就不會……”話說到一半,何日德不由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