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朝鮮軍隊這般廢柴戰斗力,建奴大軍那還不是如入無人之境,摧城拔寨更是輕而易舉之事。
只要打破了幾座朝鮮重鎮大埠,完全可以做到以戰養戰,獲得必要的物資補給。
十年前,建奴僅以數萬八旗精銳一舉越過鴨綠江,摧枯拉朽般地打穿了半個朝鮮,直接攻到漢城,迫的朝鮮君臣簽了一份城下之盟。
而這幾個月以來,通過無數探子回報的信息匯總,東江鎮已然獲悉,建奴正在不斷調集兵力,除了“征發”數千野人女真,如虎爾哈部、索倫部、瓦爾喀部等,悉數編入八旗,補充各個牛錄中的差額。
而且,建奴還征調了大量蒙古八旗和漢軍四旗(此時,漢軍僅有四旗,正黃旗、正白旗、正紅旗和正藍旗)往沈陽、遼陽集結待命。
另外,還從寧錦方向傳來的情報,建奴不僅在其境內不斷征集糧草軍械,還下令科爾沁、察哈爾等蒙古諸部提供戰馬、牛羊作為軍需。
這一系列舉動,就算是一個軍事小白也看出來了,建奴是要玩一次大的。
這讓明軍遼東諸鎮頓時緊張不已,也在不斷加強軍備,以防建奴入寇。
雖然,建奴宣稱要于十一月對朝鮮實施一次懲罰性的軍事打擊,但明軍卻不敢有絲毫大意,唯恐建奴來一個聲東擊西,奔著寧錦防線或者旅順側翼而來。
而東江鎮位于建奴側翼和后方,不論是地理位置,還是軍事實力,根本沒法與關寧軍相比,要是被建奴揍了,更是連一個響應支援的友軍都沒有。
因而,面對建奴的磨刀霍霍,尤顯驚恐。
不少將領勸說沈世奎,棄了鐵山,將官兵和屯殖遼民悉數撤至皮島,以暫避建奴鋒芒。
因為到了十一月,天氣就會轉冷,不僅鴨綠江會上凍,水師將無力再阻止建奴大軍渡河東來,就是鐵山附近海域也會因冰封而無法從皮島派兵支援。
若是遭到建奴大舉圍攻,數萬余軍民怕是都要折在鐵山,恐將大大削弱皮島的實力。
沈世奎對此,也是猶疑不定。
趁著建奴不注意,抽冷子摸個寨子,襲擊幾座村屯,打打游擊,我東江鎮做得是游刃有余。
可若是跟建奴主力大軍對陣,他是一點信心也沒有。
哪怕是坐守堅城,憑壘而對,我東江鎮官兵怕是也難堪大用。
不過,哭娘島的新洲人卻極力勸阻他勿要盡撤鐵山駐軍,而且還要增派兵力,囤積物資,在建奴大軍襲來之時,要牢牢地釘在那里,憑借堅固的城防來消耗建奴的兵力。
要知道,經過改造后的鐵山城,許多關鍵部位還大量使用了水泥,更加筑了若干棱堡、馬面,城頭還有七八門新華造火炮,其防御力直追寧遠城。
擁有如此堅固的城防,何至于要不戰而逃?!
末了,新洲人說,若是東江鎮官兵擔心守不住鐵山城,那么他們可以派出一百五十余名經驗豐富的炮手和火槍手,幫著一起來守城。
對于新洲人的熱情,沈世奎早已見怪不怪,他們似乎對于遼東及大明的局勢很是關心,總是不遺余力地要來主動“幫忙”,唯恐事態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局面。
不過,在新洲人的勸說下,沈世奎還是決定在鐵山守一守。
當然,這不是他要為朝鮮人火中取栗,替他們硬抗建奴的軍事打擊的主要原因。
而是,新洲人提了那么一句,“唇亡齒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