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都護府官庫里的物資被搬空后,他們又將目光瞄向了城中的富戶商人,勒令那些“薄有資產者”捐獻糧餉,以助天朝官軍抗擊入侵的建奴。
他們端著明晃晃的刺刀,將一棟棟華宅豪府的大門敲開,規定每戶應“捐納”的糧食和金銀份額。
但有所缺,這些如狼似虎的“天朝官軍”便會毫不客氣地進屋搜檢,將整棟宅邸搞得一片狼藉,搶掠一空。
不過,慶幸的是,“天朝官軍”并未對城中普通百姓動手。
相反,他們卻將都護府官庫和城中富商宅邸里搜檢而來的糧食和布帛,大量分發于窮苦的人家,竟贏得闔城百姓的擁護和支持。
“天朝官軍”還雇傭一些讀書人,寫了一份份告示,張貼于城中各處,召集工匠、醫者、藝人。
凡有一技之長者,皆可報名求取,工錢和待遇翻倍。
甚至,安州城里唱曲的藝妓、街頭獻藝的雜耍者、修補大車的木匠、栽稻的老農,皆統統在征召之列。
所有人被塞入海邊的大船,最終不知被運往何處。
不少人已經意識到,這支部隊并非天朝官軍,而是來自其他勢力。
他們來到安州城,似乎也不是為了抵御建奴的入侵,倒像是趁火打劫。
一些曾與白翎島進行過走私交易的商人和富戶在度過了初期的惶恐和驚懼后,也認出了他們的身份。
新洲人!
髡發,赤旗,還有帶著銃劍的火槍,以及士兵標志性的灰布軍服、大蓋帽。
這不就是跟大明東江軍鎮關系極為密切的新洲人嘛。
聽說,他們在遼東、山東等地大肆招攬流民,然后一船一船地拉回新洲大陸。
他們還為東江鎮供應大量的南方稻米,在很大程度上消緩了東江鎮勒索和劫掠朝鮮的行徑。
他們更是為大明朝廷提供威力巨大的“新夷大炮”,部署于遼東及關內要隘重埠,以抵御建奴和流民的襲擊。
對這些新洲人,朝鮮人并未與之打過深入的交道。
也只是旬月間,他們會從白翎島進抵海岸邊,交易一些日常生活物資。
新洲人的態度倒也和善,跟普通的大明商人幾無二致,甚至有時出手還很大方,支付的新洲銀元也是成色十足,樣式精美,受到諸多朝鮮商人的歡迎,都被當做窖藏錢幣的首選。
卻不想,在清虜大舉入侵之際,他們居然冒充大明天朝官軍,襲占了海州城。
就在此時,猛地聽到城墻方向傳來幾聲火炮轟鳴聲,頓時引得官庫中的人們面面相覷,臉上皆露出惶然之色。
一名士兵急匆匆地跑了進來,在陳定遠耳邊低語幾句。
陳定遠臉色瞬間變得凝重起來,朝著庫房中的幾名朝鮮書吏吩咐幾句,便快步離去。
城中的街道上,一隊隊新華武裝民兵正不斷向城頭集結。
還有一些朝鮮士兵則大聲呼喝著,勒令所有居民立即返回家中,不得在城中隨意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