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他們倒是想得周到細致。”齊永澤聞言,露出滿意的笑容,“如此一來,不管此后朝鮮局勢最終會出現怎樣的結果,他們多少都要承我們的情。……那東江鎮有什么消息?”
“東江鎮沈世奎部仍牢牢地守在鐵山城,未讓建奴討得一點便宜。在付出一定傷亡后,建奴已經停止進攻,采取圍而不打的策略,派了一千五百余騎兵,駐守于鐵山城附近,防止東江鎮破圍而出,侵擾他們的后勤路線。”
“不過……”那名信使臉上露出一絲苦笑,“東江鎮總兵黃龍在聞知建奴大舉入侵朝鮮后,出兵三千欲襲海州(今海城市),卻遭建奴埋伏,折了一名參將、兩名游擊,五名千總,以及兩千余官兵,狼狽退回蓋州。”
“嘖嘖……,老黃怎么這般不小心。”齊永澤聽了,不由唏噓不已,“估計,經此一戰,旅那邊多半不敢再輕舉妄動了。”
“那么,寧錦方向的明軍呢?”
“他們好像……按兵不動,尚未采取任何進攻措施。”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呀!”齊永澤嘆了一口氣,舉起望遠鏡看向岸上。
此時,數艘抵前的武裝船已經停止了炮擊,在幾艘小船的引領下,緩緩地靠向碼頭,準備卸下更多的民兵和裝備。
而在岸上,先期登陸的四百余民兵在軍官的口令下,排成三列橫隊,徐徐向前推進。
“第一列,舉槍!”
“放!”
“砰!砰!砰!……”
白煙不斷升騰而起,鉛彈如暴雨般潑向倉促集結的朝鮮戍衛軍。
前排的弓手尚未拉滿弓弦,便被射倒大半,鮮血在堅硬的地面上洇開。
“第二列,向前。”
“舉槍!”
“放!”
“砰!砰!砰!……”
第二輪齊射接踵而至,朝軍的藤牌被鉛彈輕易貫穿,持盾的士兵捂著胸口,蹌然倒下。
未等第三輪火槍射擊,軍官們便率先扭頭朝跑跑去。
殘存的戍衛軍士卒也隨之丟下武器,向濟州城方向潰逃。
當夕陽西沉時,濟州城門被隨后搬運上岸的火炮轟開,在嘹亮的軍號聲中,無數柄雪亮的刺刀蜂擁沖進了城中,整個城市也被硝煙和火光所彌漫。
未久,一面赤瀾五星旗高高飄揚在城樓之上。
齊永澤踏過滿是尸骸的城門,對前來迎接的張大山淡淡道:“清點庫藏,收編降卒,整理街區。”
“從明日開始,這里恢復神州舊有‘耽羅’之名,并為我新華海外領土。”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