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發動攻擊的是大明水師三艘被改裝的縱火船,順著風勢和水流,沖向幾艘英國戰船。
但皆被英國艦船逐一避過,未對其造成任何傷害。
烈日灼燒著海面,咸腥的風裹挾著火藥味撲面而來。
六艘英國武裝戰船在海面上一字排開,漆黑的艦身反射著刺目的陽光。
它們的側舷炮窗已全部打開,露出黑洞洞的炮口。
四艘新華武裝移民船與二十多艘大明廣東水師戰船散列成一個寬大的扇形面,遙遙相峙。
大明水師多為廣船、海滄船樣式,船身漆著朱紅與靛藍,桅桿上飄著領兵將領的認旗。
這些船雖裝備老舊,但水師官兵士氣還算高昂,舵手們熟練地操縱著船只,在浪濤間穿梭,準備在新華大船與“紅夷”交戰之際,趁隙發起突襲,以接舷的方式來彌補火力不足的問題。
在聯合艦隊出發前,大明地方政府和廣州士紳籌集了三千兩白銀,以示犒軍,激勵軍心士氣。
新華商棧也拿出了兩千兩白銀,對所有參戰水手施以重金鼓勵,還額外征召了一百二十多名水手和壯丁,補充至各船,充實所缺崗位差額。
“開火!”
隨著新華船隊指揮李雁山一聲令下,海面上頓時炮聲震天,炮彈如飛蝗一般,砸向對方。
酣戰之際,明軍戰船借著雙方混亂的陣勢,不斷逼近“紅夷”戰船,弓弩手站在船樓上奮力地射出羽箭,僅剩的兩艘縱火船則不停地尋找間隙,試圖靠近并貼上敵船。
在整個戰斗過程中,雙方打得很保守,不論是新華人,還是英國人,皆不主動靠近對方,在相距三四百米遠的海面上,僅憑艦炮互相對轟。
結果就是,交戰兩個多小時,炮彈也打出了數百發,而兩邊卻皆未遭到較大損失,像是一場射擊表演賽。
不過,到了下午五時二十分,隨著一艘葡萄牙船的到來,使得這場戰斗立時戛然而止,雙方各自撤離。
英國人誤以為,葡萄牙人是來為大明助拳的。
新、明聯合艦隊則擔心,葡萄牙人是不是要反水,幫著他們的西夷老鄉。
好在事后證明,葡萄牙人純粹是來調停(看熱鬧)的,表示愿意勸說英國人遵守大明的法律秩序,規規矩矩按照市舶要求,前往廣州進行貿易。
兵戎相見,或者搞得英國人太過狼狽,其實并不是葡萄牙的初衷。
畢竟,他們在印度,在錫蘭,在馬六甲,被荷蘭人擠兌得相當難受,需要英國這個新生力量的介入,才能遏制荷蘭人咄咄逼人的態勢。
“所以,在我們離開廣州后,在葡萄牙人的說和下,英國人準備依從大明的市舶規定,完成他們既定的貿易要求。”李雁山微微嘆了一口氣,說道:“從這起海上沖突來看,大明已經無法依靠自己的力量,來阻止外來勢力發動的海上入侵。”
“怎么,聽你的口氣,也想對大明用強?”孟勝新笑著問道。
“孟大人,卑職不敢。”李雁山躬身一禮,“不過,卑職在想,大明連幾艘西夷炮船都無法應付,若是我們新華能一次出動十余艘戰艦,便能洞開大明沿海所有關防,也就不再被他們僅局限于廣州一處通商之口了。”
“嗯?”孟勝新聞言,不由轉頭看了看衛仲龍,臉上露出幾分古怪神情。
怎么,難道我新華要給大明來一場類似“鴉片戰爭”的破關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