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瞧著幾艘夷船不懷好意的模樣,船隊指揮官李雁山當機立斷,在采取避讓未果的情況下,第一時間命令開炮轟擊,試圖先發制人,強行闖入珠江水道。
這支武裝移民船隊中包括三艘原西班牙大帆船,是新華移民船當中少有幾艘保有武力的船只。
雖然,為了騰出更多的艙位,這三艘老船拆除了不少炮位,但仍有十余門威力巨大的艦炮,其中不乏24磅的重炮。
隨著炮聲的響起,一場突如其來的海戰立時在珠江口爆發,四艘新華船與六艘英國武裝商船戰成一團,海面上硝煙彌漫,落入水中的炮彈不斷激起巨大的浪花。
不過,這場戰斗持續的時間并不長,從上午十時二十分開始,至午前十一時四十分結束,雙方便脫離接觸,各自離去。
英國船隊不愿過多戀戰,是因為它們根本不敢在這遙遠的東方遭受太過嚴重的損失。
在無法獲得任何補給和維修的情況下,稍有不慎,英國船隊便有可能盡數覆沒于此的危險。
況且,這四艘不明身份的武裝船只戰力不弱,火炮打得又快又狠,可不是大明水師那些不入眼的小舢板。
而新華移民船隊則是因為勢單力孤,并且戰斗經驗還明顯不如對方,船只多有受創,更有十余名水手死傷,再繼續打下去,怕是會吃大虧。
更重要的是,船隊還載有大量皮毛、玻璃和白銀,總價值超過五十萬兩。
這要是有一個閃失,對本年度移民工作勢必造成嚴重影響。
然而,當大明官員聞知新華艦船與“紅夷”大戰一場后,頓時就來了興趣,并找上門來。
幫我大明揍那幫不聽話的“紅夷”!
為了促請新華人出力幫忙,在兩廣總督張鏡心的授意下,海道副使鄭覲光承諾給予新華人在享有澳門葡商同等關稅優惠條件下,還提出可將大嶼山島西部的大澳劃做他們的專屬貿易區。
最令人心動的是鄭覲光所說的一句話,“許設商館,自募鄉勇,仿壕鏡例”。
要知道,此前新華曾借著京師朝覲的風頭,向廣州府提出以重金租借新安縣所屬的香姑島(今香港島),以作商棧集貨所用。
但這個要求毫不例外被廣東總督衙門一口回絕,而且還不客氣地警告一番新華人。
“爾等若誠心貿易,可依例至廣州黃埔,經市舶司抽分后,自有公平買賣。若欲效佛郎機占澳故事,實乃癡心妄想!“
別看你們新華獲準進京朝覲,拜見了我大明皇帝,但依舊不過是撮爾小藩,何敢求取我大明疆土?
卻沒想到,今日讓“紅夷”搞得狼狽不堪,為了將其驅逐釁,并挽回一點朝廷臉面,大明廣東地方政府竟然一改此前高高在上的姿態,主動提出拿一塊“曬貨之地”,來酬謝新華人。
李雁山在與新華駐廣州商棧負責人賀延貴商議之后,便立時應允了鄭覲光的要求。
不過,為了確保能順利擊敗“紅夷”,李雁山提出廣東水師也需隨同出戰,集結所有大小戰船,配合新華艦隊的進攻。
雖然,廣東水師軍備廢弛,戰船體型不大且普遍老舊破敗,但好歹也有二三十艘,有絕對的數量優勢,可以壯壯聲勢。
最不濟的話,也能將其中幾艘小船改為縱火船,嚇唬嚇唬英國艦隊。
7月16日,將所載貨物卸載一空的四艘新華武裝移民船與二十余艘廣東大明水師戰船組成聯合艦隊,浩浩蕩蕩地殺向珠江口。
當日下午三時四十分,聯合艦隊于牛頭島附近海域發現英國船隊,一場算不上特別激烈的海戰爆發了。